新聞中心首頁
8月22日,《中國體育報》以“堅持體教融合 地擲球結出碩果”為題,報道了前不久在成都世運會地擲球項目中為我國摘金奪銀的河南理工大學地擲球隊,講述了摘金奪銀背后的故事。
在大金屬地擲球混合雙人連續拋擊金牌賽中,中國組合王晨怡(女)/張曉輝不敵意大利隊,收獲一枚銀牌。之前他們在半決賽中以46比42擊敗勁旅法國隊,但二人在與意大利隊的爭金之戰中失誤較多,前16次嘗試中有6次未擊中,中后期他們發揮相對穩定,最多連續擊中8球。相比之下,意大利隊雖嘗試次數低于中國隊,但命中率較高,最終以48比44將金牌收入囊中。
張曉輝與王晨怡都來自河南理工大學,這是他們第一次搭檔征戰世界賽場。張曉輝說:“這是我們學校的特色運動項目,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大一時加入了社團,練了3年多。”雖然在比賽中沒發揮出最好水平,但是張曉輝也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為他未來繼續征戰國際賽場積攢了寶貴的經驗。張曉輝說:“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不僅是因為能拿到成績,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這項運動。以后還是要堅持打比賽,即使參加其他項目我也不會丟下地擲球。”
王晨怡與張曉輝在比賽中配合默契,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國家隊隊友,同時還擁有著深厚的師生情誼。“我練地擲球有10年了,中間還練過2年冰壺。我對這類擲準項目有一定的天賦,所以也比較容易出成績。這個項目老少皆宜,不管是體力強弱,喜歡安靜還是熱鬧,都可以在這個項目中選擇一項,比如小金屬或大金屬。”王晨怡說。
繼收獲一枚銀牌之后,王晨怡收獲了大金屬地擲球女子單人連續拋擊金牌,這枚金牌對于她來說意義非凡,不僅為國爭光實現了夢想,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而且作為一名老師,這還為她給學生授課積攢了寶貴的素材。“非常激動,終于把這塊金牌留在了中國。從2018年參加世錦賽開始,我從女子大金屬地擲球冠軍前輩的手中接過了單人連續拋擊的‘接力棒’,但當時只拿到了兩塊銅牌,對我來說很遺憾,那也是我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2023年在法國參加世錦賽時,只在混雙比賽中拿了第三名。這次天時地利人和,終于奪得了金牌。”王晨怡說。
王晨怡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別善于交談,地擲球連續拋擊項目需要奔跑,比較富有激情,對運動員心態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心理成熟度和抗壓能力。“在這方面我比較沉穩些,有助于提高拋擊準確度。”王晨怡說,“當時感覺特別好,包括身體和場地的適應以及現場觀眾的吶喊助威,都讓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中,也都指向了一個目標——金牌。”
文章中介紹,從2007年開始便持續在地擲球項目上辛勤耕耘的河南理工大學,如今正在收獲累累碩果。“河南理工大學設置了地擲球項目的相關課程,每一學期會有五六百人參與。此外,學校還會設置比賽,讓學生們在比賽的同時還能促進交流。”中國大金屬地擲球隊教練王燕說。現在不止河南理工大學,很多高校都在開展地擲球運動。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馬秀清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史 凱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李紅巖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8月22日,《中國體育報》以“堅持體教融合 地擲球結出碩果”為題,報道了前不久在成都世運會地擲球項目中為我國摘金奪銀的河南理工大學地擲球隊,講述了摘金奪銀背后的故事。
在大金屬地擲球混合雙人連續拋擊金牌賽中,中國組合王晨怡(女)/張曉輝不敵意大利隊,收獲一枚銀牌。之前他們在半決賽中以46比42擊敗勁旅法國隊,但二人在與意大利隊的爭金之戰中失誤較多,前16次嘗試中有6次未擊中,中后期他們發揮相對穩定,最多連續擊中8球。相比之下,意大利隊雖嘗試次數低于中國隊,但命中率較高,最終以48比44將金牌收入囊中。
張曉輝與王晨怡都來自河南理工大學,這是他們第一次搭檔征戰世界賽場。張曉輝說:“這是我們學校的特色運動項目,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大一時加入了社團,練了3年多。”雖然在比賽中沒發揮出最好水平,但是張曉輝也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為他未來繼續征戰國際賽場積攢了寶貴的經驗。張曉輝說:“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不僅是因為能拿到成績,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這項運動。以后還是要堅持打比賽,即使參加其他項目我也不會丟下地擲球。”
王晨怡與張曉輝在比賽中配合默契,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國家隊隊友,同時還擁有著深厚的師生情誼。“我練地擲球有10年了,中間還練過2年冰壺。我對這類擲準項目有一定的天賦,所以也比較容易出成績。這個項目老少皆宜,不管是體力強弱,喜歡安靜還是熱鬧,都可以在這個項目中選擇一項,比如小金屬或大金屬。”王晨怡說。
繼收獲一枚銀牌之后,王晨怡收獲了大金屬地擲球女子單人連續拋擊金牌,這枚金牌對于她來說意義非凡,不僅為國爭光實現了夢想,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而且作為一名老師,這還為她給學生授課積攢了寶貴的素材。“非常激動,終于把這塊金牌留在了中國。從2018年參加世錦賽開始,我從女子大金屬地擲球冠軍前輩的手中接過了單人連續拋擊的‘接力棒’,但當時只拿到了兩塊銅牌,對我來說很遺憾,那也是我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2023年在法國參加世錦賽時,只在混雙比賽中拿了第三名。這次天時地利人和,終于奪得了金牌。”王晨怡說。
王晨怡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別善于交談,地擲球連續拋擊項目需要奔跑,比較富有激情,對運動員心態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心理成熟度和抗壓能力。“在這方面我比較沉穩些,有助于提高拋擊準確度。”王晨怡說,“當時感覺特別好,包括身體和場地的適應以及現場觀眾的吶喊助威,都讓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中,也都指向了一個目標——金牌。”
文章中介紹,從2007年開始便持續在地擲球項目上辛勤耕耘的河南理工大學,如今正在收獲累累碩果。“河南理工大學設置了地擲球項目的相關課程,每一學期會有五六百人參與。此外,學校還會設置比賽,讓學生們在比賽的同時還能促進交流。”中國大金屬地擲球隊教練王燕說。現在不止河南理工大學,很多高校都在開展地擲球運動。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馬秀清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史 凱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李紅巖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