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博愛“太行竹林水鄉”西張趕村接待游客超2萬人,全村營收約12萬元。一個不足百戶的小村,憑借資源優勢賦能鄉村振興,成為焦作農文旅發展的典范,其背后是博愛提質增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近期,農夫山泉太行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落戶博愛,這是農夫山泉在中原大省河南布局的第一個生產基地,該生產基地將是一個集智能數字化生產、工業旅游、倉儲運輸于一體的現代工廠,未來產能將覆蓋中原地區。
今年以來,博愛縣認真落實省委、市委、縣委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錨定“四高四爭先”,堅持“四個聚焦”,圍繞市“三十工程”和“3+13+N”產業鏈群,持續推進“2345”工程,在七大關鍵領域蓄勢發力,謀劃實施了155個重點項目。
以“糧”為本,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博愛縣依托種業龍頭企業,積極謀劃3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項目;以周邊地區9億株蔬菜種苗需求為契機,構建現代化蔬菜繁育集群,今年育苗能力預計1.3億株以上;以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為抓手,與農夫山泉集團合作研發懷藥、懷姜飲品,推動糧食生產向糧食加工、品牌營銷延伸。
向“新”而行,培育新質生產力。今年以來,博愛縣持續打造輪胎、健康美食、能源、新材料4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全力推進鋁基新型環保材料、生物制造、未來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發展;圍繞新開源、華潤電廠、天基輪胎等重點企業,瞄準“飲材食轎”四個方向延鏈補鏈,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與省市財政、國資集團合作設立產業基金,招引優質項目落地,力爭全年招引億元項目20個以上。
以“技”育才,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博愛縣實施了“添翼計劃”和“345”創新行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規模,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確�!八挠小毖邪l活動覆蓋率保持在80%以上;全力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快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目前,該縣加快推進新材料職業學院二期建設,深入落實“懷川英才計劃”“1+18”人才政策,為全縣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以“品”為要,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博愛縣積極盤活縣域老廠區空閑土地,探索第四代住房和智慧養老社區建設;開展“綠美博愛”行動,推進公園片區綜合開發;中小學校擴容提質,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小班額教學全覆蓋;建成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平臺,鄉鎮衛生院達標率100%,基層中醫藥服務覆蓋率提升至95%;建成5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3個普惠托育機構,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以“旅”促消,提升文旅發展能級。博愛縣充分利用人文資源優勢,將竹林文化融入城鄉建設,積極探索發展竹林風情民宿區、開發八極拳非遺研學等產品,舉辦鄈城文化節、音樂節、鄉村旅游文化節、紅葉節等一批文旅活動,進一步叫響“太行竹林水鄉”品牌。加快推進博愛創意園、竹浪島等文旅融合項目建設,融入本地非遺、民俗元素,打造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休閑度假文旅產品。
以“育”為源,持續壯大樞紐經濟。博愛縣緊扣省委“加快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目標,充分利用好月山站、焦作西站、豫北內陸港等區位優勢,加快推進焦作市國家煤炭儲備基地、焦作西站存車線改造等項目,打造區域性綜合貨運物流樞紐;充分發揮豫晉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橋頭堡”作用,與山西澤州在文化、防汛、產業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深化兩地產業協同發展;加快融入鄭州都市圈建設,大力推動“公、鐵、�!甭撨\上檔升級,融入全省交通“一張網”格局。
以黨建為引領,推進基層高效能治理。博愛縣以“五基四化”為抓手,大力實施“一社區一品牌”提升行動,強化陣地建設,持續重點突破,加快完善“黨建+網格+大數據”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造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切實把矛盾風險發現在網格、化解在基層。
(記者王瑋萱)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博愛“太行竹林水鄉”西張趕村接待游客超2萬人,全村營收約12萬元。一個不足百戶的小村,憑借資源優勢賦能鄉村振興,成為焦作農文旅發展的典范,其背后是博愛提質增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近期,農夫山泉太行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落戶博愛,這是農夫山泉在中原大省河南布局的第一個生產基地,該生產基地將是一個集智能數字化生產、工業旅游、倉儲運輸于一體的現代工廠,未來產能將覆蓋中原地區。
今年以來,博愛縣認真落實省委、市委、縣委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錨定“四高四爭先”,堅持“四個聚焦”,圍繞市“三十工程”和“3+13+N”產業鏈群,持續推進“2345”工程,在七大關鍵領域蓄勢發力,謀劃實施了155個重點項目。
以“糧”為本,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博愛縣依托種業龍頭企業,積極謀劃3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項目;以周邊地區9億株蔬菜種苗需求為契機,構建現代化蔬菜繁育集群,今年育苗能力預計1.3億株以上;以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為抓手,與農夫山泉集團合作研發懷藥、懷姜飲品,推動糧食生產向糧食加工、品牌營銷延伸。
向“新”而行,培育新質生產力。今年以來,博愛縣持續打造輪胎、健康美食、能源、新材料4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全力推進鋁基新型環保材料、生物制造、未來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發展;圍繞新開源、華潤電廠、天基輪胎等重點企業,瞄準“飲材食轎”四個方向延鏈補鏈,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與省市財政、國資集團合作設立產業基金,招引優質項目落地,力爭全年招引億元項目20個以上。
以“技”育才,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博愛縣實施了“添翼計劃”和“345”創新行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規模,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確�!八挠小毖邪l活動覆蓋率保持在80%以上;全力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快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目前,該縣加快推進新材料職業學院二期建設,深入落實“懷川英才計劃”“1+18”人才政策,為全縣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以“品”為要,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博愛縣積極盤活縣域老廠區空閑土地,探索第四代住房和智慧養老社區建設;開展“綠美博愛”行動,推進公園片區綜合開發;中小學校擴容提質,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小班額教學全覆蓋;建成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平臺,鄉鎮衛生院達標率100%,基層中醫藥服務覆蓋率提升至95%;建成5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3個普惠托育機構,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以“旅”促消,提升文旅發展能級。博愛縣充分利用人文資源優勢,將竹林文化融入城鄉建設,積極探索發展竹林風情民宿區、開發八極拳非遺研學等產品,舉辦鄈城文化節、音樂節、鄉村旅游文化節、紅葉節等一批文旅活動,進一步叫響“太行竹林水鄉”品牌。加快推進博愛創意園、竹浪島等文旅融合項目建設,融入本地非遺、民俗元素,打造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休閑度假文旅產品。
以“育”為源,持續壯大樞紐經濟。博愛縣緊扣省委“加快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目標,充分利用好月山站、焦作西站、豫北內陸港等區位優勢,加快推進焦作市國家煤炭儲備基地、焦作西站存車線改造等項目,打造區域性綜合貨運物流樞紐;充分發揮豫晉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橋頭堡”作用,與山西澤州在文化、防汛、產業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深化兩地產業協同發展;加快融入鄭州都市圈建設,大力推動“公、鐵、�!甭撨\上檔升級,融入全省交通“一張網”格局。
以黨建為引領,推進基層高效能治理。博愛縣以“五基四化”為抓手,大力實施“一社區一品牌”提升行動,強化陣地建設,持續重點突破,加快完善“黨建+網格+大數據”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造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切實把矛盾風險發現在網格、化解在基層。
(記者王瑋萱)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