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如今的黑石關已成為一處紅色教育場所。本報記者 康亞飛 攝
□本報記者 徐東坡 康亞飛
從鞏義城區出發,沿鞏城大道駕車西行至東黑石關村,只見洛河穿城而過,黑石山依河而立,隴海鐵路橋橫跨兩岸,岸邊一座高大的景觀臺上,有四個醒目大字:黑石通津。
81年前,八路軍夜襲黑石關的戰斗在這里打響。8月18日,記者來到黑石關,探訪這座經歷抗日烽煙的千年關隘。
同行的鞏義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一級主任科員何永紅介紹,黑石關為古代“山河四塞”中的西部門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03年,清政府開工修建一條連接開封和洛陽的鐵路,即今天隴海鐵路線前身——汴洛鐵路,其中一項關鍵工程就是架設黑石關大橋。
1944年4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河南守軍大潰敗,鄭州、洛陽大片國土淪陷。5月9日,日軍占領鞏縣(今鞏義市)縣城。國民黨軍撤退時,炸毀黑石關大橋,以阻止日軍快速西進。為盡快打通隴海鐵路,日偽軍在黑石關設置據點,強征民夫2000余人搶修橋梁。
“日軍一旦修好橋梁,就能利用隴海鐵路快速運送兵力和物資。”何永紅介紹,1944年10月上旬,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從偃師進入鞏縣,支隊司令員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命令三團連夜奔襲黑石關,阻止日軍修橋,解救民夫。
10月12日夜,豫西抗日獨立支隊三團九連連長楊贊斌帶領九連和三連一部,在鞏縣青年抗日救國會配合下,對駐東黑石關村的日偽軍發起攻擊。經過半小時激戰,擊潰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百余人,俘虜13人,擊毀汽船13艘,破壞鐵路數十米,解救修橋民夫2000余人。
“夜襲黑石關戰斗規模不大,卻具有重要意義!焙斡兰t說,這是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入鞏后取得的首次較大戰斗勝利,挫敗了敵人的西進計劃,在豫西樹起抗日旗幟,擴大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群眾中的影響,揭開了豫西軍民抗日斗爭的新篇章。
河面上兩座殘存的橋墩露出水面,無聲訴說著當年那場激戰!靶迯凸こ瘫黄戎袛嗪,日軍再沒能組織起這么多民夫,橋也再沒能修起來!焙斡兰t說。
歲月悠悠,山河煥新。登上“黑石通津”觀景臺眺望,一列“和諧號”列車駛過隴海鐵路大橋,奔向遠方。不遠處,一個個新村社區拔地而起。
走進東黑石關村,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道路實現亮化全覆蓋,兩旁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不遠處的一片果園里,碩果累累。
“我們村因地制宜發展了軟籽石榴、油桃、黃桃、白桃等10多個優質品種的林果業,種植面積已達400余畝!痹摯妩h支部書記孫文功說。
在此基礎上,東黑石關村大力發展鄉村游特色產業,百畝軟籽石榴采摘園、垂釣園、玫瑰園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一排排窯洞式的倉庫內,存放著香蕉、玉米種等商品。這些由該村托管經營的倉庫,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數十萬元。
變化的不僅是東黑石關村。鞏義,這座河南首個“千億縣”,一座座省級綠色工廠拔地而起,一條條鋁資源環保級利用生產線投產運行,源源不斷地煥發著綠色動能。
文旅融合也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獨特魅力。如今,作為“鞏義八景”之一的黑石關,已成為一處紅色教育場所,吸引諸多參觀者追憶抗戰歷史;在杜甫故里,身著唐裝的少年正通過沉浸式VR技術,感悟詩圣筆下的家國情懷;鞏義市文學藝術館內,“剪韻河洛”剪紙展生動有趣,非遺傳承人讓古老的河洛故事躍然于紙上……歷史遺存、生態美景與非遺文化,正通過創新的方式融合、蝶變。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如今的黑石關已成為一處紅色教育場所。本報記者 康亞飛 攝
□本報記者 徐東坡 康亞飛
從鞏義城區出發,沿鞏城大道駕車西行至東黑石關村,只見洛河穿城而過,黑石山依河而立,隴海鐵路橋橫跨兩岸,岸邊一座高大的景觀臺上,有四個醒目大字:黑石通津。
81年前,八路軍夜襲黑石關的戰斗在這里打響。8月18日,記者來到黑石關,探訪這座經歷抗日烽煙的千年關隘。
同行的鞏義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一級主任科員何永紅介紹,黑石關為古代“山河四塞”中的西部門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03年,清政府開工修建一條連接開封和洛陽的鐵路,即今天隴海鐵路線前身——汴洛鐵路,其中一項關鍵工程就是架設黑石關大橋。
1944年4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河南守軍大潰敗,鄭州、洛陽大片國土淪陷。5月9日,日軍占領鞏縣(今鞏義市)縣城。國民黨軍撤退時,炸毀黑石關大橋,以阻止日軍快速西進。為盡快打通隴海鐵路,日偽軍在黑石關設置據點,強征民夫2000余人搶修橋梁。
“日軍一旦修好橋梁,就能利用隴海鐵路快速運送兵力和物資!焙斡兰t介紹,1944年10月上旬,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從偃師進入鞏縣,支隊司令員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命令三團連夜奔襲黑石關,阻止日軍修橋,解救民夫。
10月12日夜,豫西抗日獨立支隊三團九連連長楊贊斌帶領九連和三連一部,在鞏縣青年抗日救國會配合下,對駐東黑石關村的日偽軍發起攻擊。經過半小時激戰,擊潰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百余人,俘虜13人,擊毀汽船13艘,破壞鐵路數十米,解救修橋民夫2000余人。
“夜襲黑石關戰斗規模不大,卻具有重要意義。”何永紅說,這是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入鞏后取得的首次較大戰斗勝利,挫敗了敵人的西進計劃,在豫西樹起抗日旗幟,擴大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群眾中的影響,揭開了豫西軍民抗日斗爭的新篇章。
河面上兩座殘存的橋墩露出水面,無聲訴說著當年那場激戰!靶迯凸こ瘫黄戎袛嗪,日軍再沒能組織起這么多民夫,橋也再沒能修起來!焙斡兰t說。
歲月悠悠,山河煥新。登上“黑石通津”觀景臺眺望,一列“和諧號”列車駛過隴海鐵路大橋,奔向遠方。不遠處,一個個新村社區拔地而起。
走進東黑石關村,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道路實現亮化全覆蓋,兩旁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不遠處的一片果園里,碩果累累。
“我們村因地制宜發展了軟籽石榴、油桃、黃桃、白桃等10多個優質品種的林果業,種植面積已達400余畝!痹摯妩h支部書記孫文功說。
在此基礎上,東黑石關村大力發展鄉村游特色產業,百畝軟籽石榴采摘園、垂釣園、玫瑰園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一排排窯洞式的倉庫內,存放著香蕉、玉米種等商品。這些由該村托管經營的倉庫,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數十萬元。
變化的不僅是東黑石關村。鞏義,這座河南首個“千億縣”,一座座省級綠色工廠拔地而起,一條條鋁資源環保級利用生產線投產運行,源源不斷地煥發著綠色動能。
文旅融合也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獨特魅力。如今,作為“鞏義八景”之一的黑石關,已成為一處紅色教育場所,吸引諸多參觀者追憶抗戰歷史;在杜甫故里,身著唐裝的少年正通過沉浸式VR技術,感悟詩圣筆下的家國情懷;鞏義市文學藝術館內,“剪韻河洛”剪紙展生動有趣,非遺傳承人讓古老的河洛故事躍然于紙上……歷史遺存、生態美景與非遺文化,正通過創新的方式融合、蝶變。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