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途馬
新聞中心首頁
8月20日,2025年焦作市“關愛未來·希望工程”助學金發放活動舉行。此次活動,市殘聯籌集專項資金70萬元,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籌集善款10萬元,團市委募集資金13萬元,將資助218名大學新生。
(據《焦作晚報》)
93萬元助學金,將資助218名大學新生走進校園。這筆錢背后,是殘聯、民政、慈善總會、團市委等多部門奔走籌措,更是整座城市對孩子們沉甸甸的牽掛。
助學金解決的首先是現實困難。開學季,對于許多家庭而言,喜悅中總夾雜著一些難以啟齒的艱難。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足以壓彎一些父母的脊背。這個時候,政府與社會聯手“托底”,送來的是“及時雨”,消除的是“眉頭愁”。它讓這些年輕人不必在踏入人生新階段時,首先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可以輕裝上陣,安心讀書。
但此舉的意義,又遠不止于經濟上的支持。正如受助學生楊雨婷所說,那是“黑夜里的星光”。這星光,照亮了前路,也照亮了人心。它告訴這些年輕人:你努力求學的樣子,我們看見了;你暫時遇到的難關,我們記在心里;你的未來,我們愿意出一分力。這種被看見、被尊重、被關懷的體驗,其激勵價值遠超金錢本身。它會轉化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這些年輕人自信、自強。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城市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報道顯示,我市此舉不是一時興起的“秀”,而是數年如一日的“行”。“十四五”以來,上千名學子通過各類助學活動走進了大學。各部門沒有各自為戰,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下,形成了有章法、有合力、有持續性的幫扶網絡。殘聯聚焦特定群體,慈善總會廣納社會愛心,團市委發動青年力量……大家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共同構筑了一個堅實的愛心助學平臺。
我們常說“教育改變命運”。這場持續的努力,正是在為“改變命運”保駕護航。它守護的是教育公平的底線,讓每一個優秀的焦作孩子,無論出身何種家庭,都能擁有憑借才華和努力向上攀登的機會。這筆“投資”,投下的是一分心意,收獲的將是一批知感恩、有才華、愿回饋的社會棟梁。
今年助學金發放儀式已結束,但城市對一代代人成長的關愛不會落幕。我們為焦作點贊,不僅是為這93萬元,更是為這分持續的努力、這套協作的機制、這種“再窮不能窮教育,再難不能難孩子”的共識與決心。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8月20日,2025年焦作市“關愛未來·希望工程”助學金發放活動舉行。此次活動,市殘聯籌集專項資金70萬元,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籌集善款10萬元,團市委募集資金13萬元,將資助218名大學新生。
(據《焦作晚報》)
93萬元助學金,將資助218名大學新生走進校園。這筆錢背后,是殘聯、民政、慈善總會、團市委等多部門奔走籌措,更是整座城市對孩子們沉甸甸的牽掛。
助學金解決的首先是現實困難。開學季,對于許多家庭而言,喜悅中總夾雜著一些難以啟齒的艱難。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足以壓彎一些父母的脊背。這個時候,政府與社會聯手“托底”,送來的是“及時雨”,消除的是“眉頭愁”。它讓這些年輕人不必在踏入人生新階段時,首先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可以輕裝上陣,安心讀書。
但此舉的意義,又遠不止于經濟上的支持。正如受助學生楊雨婷所說,那是“黑夜里的星光”。這星光,照亮了前路,也照亮了人心。它告訴這些年輕人:你努力求學的樣子,我們看見了;你暫時遇到的難關,我們記在心里;你的未來,我們愿意出一分力。這種被看見、被尊重、被關懷的體驗,其激勵價值遠超金錢本身。它會轉化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這些年輕人自信、自強。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城市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報道顯示,我市此舉不是一時興起的“秀”,而是數年如一日的“行”。“十四五”以來,上千名學子通過各類助學活動走進了大學。各部門沒有各自為戰,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下,形成了有章法、有合力、有持續性的幫扶網絡。殘聯聚焦特定群體,慈善總會廣納社會愛心,團市委發動青年力量……大家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共同構筑了一個堅實的愛心助學平臺。
我們常說“教育改變命運”。這場持續的努力,正是在為“改變命運”保駕護航。它守護的是教育公平的底線,讓每一個優秀的焦作孩子,無論出身何種家庭,都能擁有憑借才華和努力向上攀登的機會。這筆“投資”,投下的是一分心意,收獲的將是一批知感恩、有才華、愿回饋的社會棟梁。
今年助學金發放儀式已結束,但城市對一代代人成長的關愛不會落幕。我們為焦作點贊,不僅是為這93萬元,更是為這分持續的努力、這套協作的機制、這種“再窮不能窮教育,再難不能難孩子”的共識與決心。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