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21日電 題:八月和田:老手藝“潮”起來
新華社記者賀小童
八月,新疆和田,約特干故城景區的城墻下,老手藝與現代創意碰撞交融,激起鮮活的文化脈動。在為期5天的2025“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中,作為活動主會場的約特干故城景區,開展了一系列展覽展示和特色活動,“潮”起來的老手藝成為最大看點。
步入主展館,來自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交流分享自己與“老手藝”的故事。
“20年,30噸,10000匹土布。”上海展廳里,首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青年人才周雨昕用幾個數字,講述了自己和媽媽周勤的故事:用20載收藏了30噸、共1萬匹崇明土布。留學歸來的她,投身這一古老手藝的傳承,用現代設計理念展現土布背后的鄉情。
“從這里‘艾德萊斯綢’流動感的花紋和獨特染色方式中,我們也獲得了不少靈感。”周雨昕說,去年,周勤創立的“布布瀛”土布工坊出品的崇明土布地圖、土布平安鹿、土布旗袍書簽等,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優秀成果之一,赴法國展示。
“希望富有民族特色的艾德萊斯花紋融入更多文創產品,像旗袍、馬面裙、古風扇子等,讓更多人看到。”洛浦縣文旅局局長排日迪古麗·阿卜杜力提普說。
和田市第一小學學生衛怡菡身著馬面裙,在市集上收獲了不少好物件。“希望未來可以穿上艾德萊斯花紋的馬面裙。”她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佛山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鐘萍,在“解憂年畫鋪”展位推出“逢考必過”“脫單神器”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木版年畫作品。
“要讓老手藝‘潮’起來。”這位“80后”傳承人說,自己要致力于把佛山木版年畫融入現代生活。
位于和田地區墨玉縣墨玉老城景區的分會場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桑皮紙制作技藝的展位頗受歡迎。用桑皮紙制作的扇子、鞋墊等生活用品不僅美觀,且結實耐用。
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人布再娜普·依斯馬依力的家,就在離墨玉老城不遠的布達村桑皮紙產業園里。她和家人已與這種古老手藝相伴數十年。“近年來,顧客越來越多,線上線下都有訂單。”布再娜普說,很高興最近又接到了千張紙的大訂單。
展示活動現場還用AI技術等手段,為游客帶來奇妙的互動體驗。
在“精絕織夢”沉浸式織機互動體驗現場,和田市民張冬麗手持梭子,輕觸織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圖案即刻浮現;序廳中,由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學生王羽鳴創作的“星燧熾愿”,可以讓觀賞者在數字屏上用巨大“火柴”點燃敦煌藻井紋樣的絢爛“煙花”……
從早到晚,約特干故城景區人潮涌動,共襄這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的盛會。從傳統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到跨地域文化的互鑒共榮,再到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老手藝講述著美美與共的新故事。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21日電 題:八月和田:老手藝“潮”起來
新華社記者賀小童
八月,新疆和田,約特干故城景區的城墻下,老手藝與現代創意碰撞交融,激起鮮活的文化脈動。在為期5天的2025“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中,作為活動主會場的約特干故城景區,開展了一系列展覽展示和特色活動,“潮”起來的老手藝成為最大看點。
步入主展館,來自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交流分享自己與“老手藝”的故事。
“20年,30噸,10000匹土布。”上海展廳里,首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青年人才周雨昕用幾個數字,講述了自己和媽媽周勤的故事:用20載收藏了30噸、共1萬匹崇明土布。留學歸來的她,投身這一古老手藝的傳承,用現代設計理念展現土布背后的鄉情。
“從這里‘艾德萊斯綢’流動感的花紋和獨特染色方式中,我們也獲得了不少靈感。”周雨昕說,去年,周勤創立的“布布瀛”土布工坊出品的崇明土布地圖、土布平安鹿、土布旗袍書簽等,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優秀成果之一,赴法國展示。
“希望富有民族特色的艾德萊斯花紋融入更多文創產品,像旗袍、馬面裙、古風扇子等,讓更多人看到。”洛浦縣文旅局局長排日迪古麗·阿卜杜力提普說。
和田市第一小學學生衛怡菡身著馬面裙,在市集上收獲了不少好物件。“希望未來可以穿上艾德萊斯花紋的馬面裙。”她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佛山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鐘萍,在“解憂年畫鋪”展位推出“逢考必過”“脫單神器”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木版年畫作品。
“要讓老手藝‘潮’起來。”這位“80后”傳承人說,自己要致力于把佛山木版年畫融入現代生活。
位于和田地區墨玉縣墨玉老城景區的分會場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桑皮紙制作技藝的展位頗受歡迎。用桑皮紙制作的扇子、鞋墊等生活用品不僅美觀,且結實耐用。
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人布再娜普·依斯馬依力的家,就在離墨玉老城不遠的布達村桑皮紙產業園里。她和家人已與這種古老手藝相伴數十年。“近年來,顧客越來越多,線上線下都有訂單。”布再娜普說,很高興最近又接到了千張紙的大訂單。
展示活動現場還用AI技術等手段,為游客帶來奇妙的互動體驗。
在“精絕織夢”沉浸式織機互動體驗現場,和田市民張冬麗手持梭子,輕觸織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圖案即刻浮現;序廳中,由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學生王羽鳴創作的“星燧熾愿”,可以讓觀賞者在數字屏上用巨大“火柴”點燃敦煌藻井紋樣的絢爛“煙花”……
從早到晚,約特干故城景區人潮涌動,共襄這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的盛會。從傳統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到跨地域文化的互鑒共榮,再到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老手藝講述著美美與共的新故事。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