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91免费视频-麻豆91国语视频-麻豆91hd-麻豆91av-麻豆18在线播放-麻豆 一区 精品 在线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校園低頭族惹人憂 部分省份出臺規定禁止手機進入課堂
更新時間:2019-5-27 15:23:08    來源:新華網

  近日,江西省教育廳針對本省高校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臺了加強高校本科教學管理的八項要求。其中有一項明確規定:非教學需要,禁止學生帶手機、平板電腦一類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進入課堂。

  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在校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越來越普遍,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如何應對?《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因玩手機忘記考試

  校園低頭族惹人憂

  在江西省教育廳明文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等進課堂之后,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記者注意到,在權威媒體發起的一項投票中,支持者與不支持者的數量大體持平,對這一規定,有網友發表評論,“手機被禁了,那大學生上網影響學習,是不是網也該禁了?那大學生談戀愛也影響學習,是不是戀愛也該禁了”。

  也有網友認為:“蠻贊同的,但是記筆記沒辦法,老師的PPT太快。”

  記者采訪了多名高校學子后發現,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課堂使用手機的現象比較多,雖然帶來了一些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法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郭靜(化名)告訴記者,課堂上使用手機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一邊玩手機,一邊又要聽課,注意力肯定會被分散,還會導致無法完全消化課堂知識,下課后又需要返工,很浪費時間。”

  “拿到手機就會習慣性地點開一些內容到處看,比如看看有沒有人給自己發信息,有沒有點贊,有沒有新的信息之類,對于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內容無法完全吸收。”郭靜說。

  另一名男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上課玩手機的時候,被老師突然叫起來回答問題,自己全然不知道老師問了什么,就問旁邊的同學,結果他也不知道。“老師當時很生氣,因為我們兩個人之前都在玩手機。”

  更有甚者,一名女生告訴記者,自己的同班同學因為上課玩手機玩得太入迷,老師前一節課便通知要考試,她卻是考試前一天看到舍友在復習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

  此前,已經有部分學校采取一些措施,以減少學生們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天津一所大學在每個教室里掛上手機袋,上課前由老師或者班干部組織上交手機,手機袋上標注了序號,對應每個人的學號,與考勤掛鉤。

  但類似措施的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檢驗。據這所學校一名大三學生說,“剛開始的時候學校對此管得嚴,后來基本就不怎么管。這些措施在上級檢查的時候看上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學生自覺意識的養成,其實沒什么實際作用”。

  另一名學生也反映,“有些同學交的其實是充電寶、手機殼之類的東西,反正查得不是那么嚴,所以沒什么太大作用”。

  由于在大學課堂玩手機的確會產生一些問題,師生們對此都有自己的思考。

  “我覺得這是手機吸引力和課堂價值吸引力的對抗,如果手機的吸引力在不斷加大,課堂教學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實際上有些課程的教學方式給人感覺仍然停留在高中階段。”郭靜說。

  大學老師王黎(化名)對記者說:“我其實挺懷念以前智能手機沒有普及的日子,那樣的課堂才有‘味道’,師生們都沉浸在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中。但現在上課的時候,總能看到不是因為課堂需要而使用手機的情況,我也時常反思,自己的課是不是有些地方無法吸引到學生,需要提升教學內容和方式。”

  對于禁止手機進課堂的規定,王黎認為,想學習的學生怎樣都可以學習,不想學習的學生靠外界約束,效果可能未必好。

  中小學生沉迷手機

  嚴重影響課堂教學

  除了高校之外,2018年發布的《中美日韓網絡時代親子關系的對比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智能手機擁有率已經接近70%。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建言規范中小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的行為,甚至全面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

  全國人大代表、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鄉長雷燕琴提交了《關于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園使用智能手機的建議》。她認為,對中小學生而言,智能手機在與家人聯系、查找學習資料等方面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帶來諸多危害,不僅會影響學業,還會造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影響心智發展。

  “一方面學生容易形成攀比之風,覺得自己手機的款式、功能不如其他同學,盲目追逐的后果是帶來價值觀扭曲;另一方面,網絡上存在著良莠不齊的信息,會給學生帶來不健康的心理甚至意識形態的不良認知。”雷燕琴說。

  據了解,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

  近日,貴州省遵義市教育局面向社會各界發布了《關于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和個人平板電腦進校園的意見》的通告。通告明確,2019年6月1日起,遵義市中小學校擬全面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和個人平板電腦進入校園。

  采訪中,一名小學生家長對記者說:“我們自己一天到晚拿著手機玩個不停,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有些孩子想著法兒找家長要手機,帶到學校里玩。”

  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自己上中學的弟弟在上課的時候給他發信息說,“不止他一個人在玩手機,反正上課的老師看不到,也管得不嚴”。

  記者查閱公開報道發現,許多因為玩手機引發的悲劇讓人觸目驚心:江西一名高中女生因為上課玩手機被父母把手機收回,便在學校宿舍跳樓身亡;17歲湘潭少年跳樓自殺,在遺書中說因為老師翻看了自己的手機;一名小學生上課玩手機,老師將其手機摔壞,引發老師和家長的矛盾。

  據2018年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顯示,中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超過七成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機,城鄉未成年人觸網率差異基本消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小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過程中,在線學習成為某種趨勢。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在線學習平臺,受到一些中小學生的追捧,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過度依賴APP進行學習的話,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對手機產生依賴性,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這還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小學教師李敏(化名)告訴記者,班上的確有孩子帶手機來學校,慢慢地其他學生也被影響了,更進一步還會影響到課堂教學和孩子們的未來發展。”

  記者問及對禁止手機入校的看法時,李敏說認為,小學生肯定不能帶手機,中學生倒是可以帶,但關于量和度的問題也難以把握。

  禁止手機進入課堂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雷燕琴建議由教育部牽頭,各部門通力合作出臺相關文件,全面禁止中小學生在校時使用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在內的所有可聯網的通信設備。發現學生將上述個人電子產品帶入學校的,學校有權實行統一保管。

  此外,制定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明確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進入校園屬于違規行為,學校有權要求家長配合并進行適當處分,讓學校和教師處理此類事件時有法可依、有理有據。此外,家校聯動,給學生創設良好環境。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提醒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好此項工作,不給孩子買智能手機,已買智能手機的立即收回,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與保護職責。

  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主任鄭寧認為,禁止手機進中小學校園,具有一定的正當性。“大學生已經成年,不宜采取一律禁止使用手機的方式,但各地各校可以出臺相應政策,比如不允許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等。”

  “中小學生還屬于未成年人,辨別力和自控力較弱,容易將手機用于玩樂,或者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響。在中小學校園里使用手機,容易浪費學習時間,分散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影響身心健康,妨礙正常的教學秩序。”鄭寧說。

  鄭寧還告訴記者:“縱觀國際社會,不少國家也有類似規定,比如法國已經通過了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立法;日本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上學;英國規定除緊急情況外,16歲以下學生不準在學校使用手機;澳大利亞小學禁止手機入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副長熊丙奇認為,目前有的中小學校主要是禁止學生帶手機進課堂,沒有禁止進校園,大學也一樣。如果禁止帶手機進校園,這并不現實,因為有些中小學生的家長也會給學生配手機,用于聯系。學校可以對帶進校園的手機進行統一管理,但不能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對于大學生,就更不能禁止其把手機帶進校園了。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課堂,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因為中小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會影響課堂教學。但禁止大學生帶手機進課堂,基本上難以做到,因為不少學生需要用手機APP學習。而且影響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師授課質量本身,如果教師總是照本宣科,即使禁止學生帶手機,也難以讓學生投入學習。”熊丙奇說。

  “大學生上課玩手機,與一些課程枯燥乏味,互動性較差也有一定關系。作為大學教師也應該反思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來提高學生的課堂抬頭率。”鄭寧說。

  鄭寧認為,為了讓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制定合理的校規,并嚴格執行。家長應當切實盡到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并對學生加強教育。手機廠商及互聯網企業也應當盡到社會責任,開發防沉迷系統,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從根本上說,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這關鍵在于學校和家庭的引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在這方面,家庭和學校都做得很不夠。有的觀點認為對于手機這樣的智能終端設備可以一禁了之,但是,當學生離開學校和家庭的約束后又該怎么辦?”熊丙奇說。

(記者 杜曉 實習生 袁小存)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校園低頭族惹人憂 部分省份出臺規定禁止手機進入課堂
2019-5-27 15:23:08    來源:新華網

  近日,江西省教育廳針對本省高校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臺了加強高校本科教學管理的八項要求。其中有一項明確規定:非教學需要,禁止學生帶手機、平板電腦一類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進入課堂。

  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在校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越來越普遍,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如何應對?《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因玩手機忘記考試

  校園低頭族惹人憂

  在江西省教育廳明文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等進課堂之后,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記者注意到,在權威媒體發起的一項投票中,支持者與不支持者的數量大體持平,對這一規定,有網友發表評論,“手機被禁了,那大學生上網影響學習,是不是網也該禁了?那大學生談戀愛也影響學習,是不是戀愛也該禁了”。

  也有網友認為:“蠻贊同的,但是記筆記沒辦法,老師的PPT太快。”

  記者采訪了多名高校學子后發現,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課堂使用手機的現象比較多,雖然帶來了一些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法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郭靜(化名)告訴記者,課堂上使用手機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一邊玩手機,一邊又要聽課,注意力肯定會被分散,還會導致無法完全消化課堂知識,下課后又需要返工,很浪費時間。”

  “拿到手機就會習慣性地點開一些內容到處看,比如看看有沒有人給自己發信息,有沒有點贊,有沒有新的信息之類,對于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內容無法完全吸收。”郭靜說。

  另一名男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上課玩手機的時候,被老師突然叫起來回答問題,自己全然不知道老師問了什么,就問旁邊的同學,結果他也不知道。“老師當時很生氣,因為我們兩個人之前都在玩手機。”

  更有甚者,一名女生告訴記者,自己的同班同學因為上課玩手機玩得太入迷,老師前一節課便通知要考試,她卻是考試前一天看到舍友在復習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

  此前,已經有部分學校采取一些措施,以減少學生們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天津一所大學在每個教室里掛上手機袋,上課前由老師或者班干部組織上交手機,手機袋上標注了序號,對應每個人的學號,與考勤掛鉤。

  但類似措施的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檢驗。據這所學校一名大三學生說,“剛開始的時候學校對此管得嚴,后來基本就不怎么管。這些措施在上級檢查的時候看上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學生自覺意識的養成,其實沒什么實際作用”。

  另一名學生也反映,“有些同學交的其實是充電寶、手機殼之類的東西,反正查得不是那么嚴,所以沒什么太大作用”。

  由于在大學課堂玩手機的確會產生一些問題,師生們對此都有自己的思考。

  “我覺得這是手機吸引力和課堂價值吸引力的對抗,如果手機的吸引力在不斷加大,課堂教學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實際上有些課程的教學方式給人感覺仍然停留在高中階段。”郭靜說。

  大學老師王黎(化名)對記者說:“我其實挺懷念以前智能手機沒有普及的日子,那樣的課堂才有‘味道’,師生們都沉浸在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中。但現在上課的時候,總能看到不是因為課堂需要而使用手機的情況,我也時常反思,自己的課是不是有些地方無法吸引到學生,需要提升教學內容和方式。”

  對于禁止手機進課堂的規定,王黎認為,想學習的學生怎樣都可以學習,不想學習的學生靠外界約束,效果可能未必好。

  中小學生沉迷手機

  嚴重影響課堂教學

  除了高校之外,2018年發布的《中美日韓網絡時代親子關系的對比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智能手機擁有率已經接近70%。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建言規范中小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的行為,甚至全面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

  全國人大代表、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鄉長雷燕琴提交了《關于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園使用智能手機的建議》。她認為,對中小學生而言,智能手機在與家人聯系、查找學習資料等方面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帶來諸多危害,不僅會影響學業,還會造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影響心智發展。

  “一方面學生容易形成攀比之風,覺得自己手機的款式、功能不如其他同學,盲目追逐的后果是帶來價值觀扭曲;另一方面,網絡上存在著良莠不齊的信息,會給學生帶來不健康的心理甚至意識形態的不良認知。”雷燕琴說。

  據了解,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

  近日,貴州省遵義市教育局面向社會各界發布了《關于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和個人平板電腦進校園的意見》的通告。通告明確,2019年6月1日起,遵義市中小學校擬全面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和個人平板電腦進入校園。

  采訪中,一名小學生家長對記者說:“我們自己一天到晚拿著手機玩個不停,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有些孩子想著法兒找家長要手機,帶到學校里玩。”

  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自己上中學的弟弟在上課的時候給他發信息說,“不止他一個人在玩手機,反正上課的老師看不到,也管得不嚴”。

  記者查閱公開報道發現,許多因為玩手機引發的悲劇讓人觸目驚心:江西一名高中女生因為上課玩手機被父母把手機收回,便在學校宿舍跳樓身亡;17歲湘潭少年跳樓自殺,在遺書中說因為老師翻看了自己的手機;一名小學生上課玩手機,老師將其手機摔壞,引發老師和家長的矛盾。

  據2018年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顯示,中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超過七成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機,城鄉未成年人觸網率差異基本消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小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過程中,在線學習成為某種趨勢。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在線學習平臺,受到一些中小學生的追捧,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過度依賴APP進行學習的話,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對手機產生依賴性,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這還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小學教師李敏(化名)告訴記者,班上的確有孩子帶手機來學校,慢慢地其他學生也被影響了,更進一步還會影響到課堂教學和孩子們的未來發展。”

  記者問及對禁止手機入校的看法時,李敏說認為,小學生肯定不能帶手機,中學生倒是可以帶,但關于量和度的問題也難以把握。

  禁止手機進入課堂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雷燕琴建議由教育部牽頭,各部門通力合作出臺相關文件,全面禁止中小學生在校時使用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在內的所有可聯網的通信設備。發現學生將上述個人電子產品帶入學校的,學校有權實行統一保管。

  此外,制定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明確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進入校園屬于違規行為,學校有權要求家長配合并進行適當處分,讓學校和教師處理此類事件時有法可依、有理有據。此外,家校聯動,給學生創設良好環境。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提醒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好此項工作,不給孩子買智能手機,已買智能手機的立即收回,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與保護職責。

  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主任鄭寧認為,禁止手機進中小學校園,具有一定的正當性。“大學生已經成年,不宜采取一律禁止使用手機的方式,但各地各校可以出臺相應政策,比如不允許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等。”

  “中小學生還屬于未成年人,辨別力和自控力較弱,容易將手機用于玩樂,或者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響。在中小學校園里使用手機,容易浪費學習時間,分散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影響身心健康,妨礙正常的教學秩序。”鄭寧說。

  鄭寧還告訴記者:“縱觀國際社會,不少國家也有類似規定,比如法國已經通過了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立法;日本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上學;英國規定除緊急情況外,16歲以下學生不準在學校使用手機;澳大利亞小學禁止手機入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副長熊丙奇認為,目前有的中小學校主要是禁止學生帶手機進課堂,沒有禁止進校園,大學也一樣。如果禁止帶手機進校園,這并不現實,因為有些中小學生的家長也會給學生配手機,用于聯系。學校可以對帶進校園的手機進行統一管理,但不能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對于大學生,就更不能禁止其把手機帶進校園了。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課堂,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因為中小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會影響課堂教學。但禁止大學生帶手機進課堂,基本上難以做到,因為不少學生需要用手機APP學習。而且影響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師授課質量本身,如果教師總是照本宣科,即使禁止學生帶手機,也難以讓學生投入學習。”熊丙奇說。

  “大學生上課玩手機,與一些課程枯燥乏味,互動性較差也有一定關系。作為大學教師也應該反思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來提高學生的課堂抬頭率。”鄭寧說。

  鄭寧認為,為了讓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制定合理的校規,并嚴格執行。家長應當切實盡到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并對學生加強教育。手機廠商及互聯網企業也應當盡到社會責任,開發防沉迷系統,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從根本上說,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這關鍵在于學校和家庭的引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在這方面,家庭和學校都做得很不夠。有的觀點認為對于手機這樣的智能終端設備可以一禁了之,但是,當學生離開學校和家庭的約束后又該怎么辦?”熊丙奇說。

(記者 杜曉 實習生 袁小存)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男按摩1069gⅴ | 99热久热这里只精品 | 热99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国产精品66福利在线观看 | 青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1986葫芦兄弟全集免费观看第十集 |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女同xx美女放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chinesegay黑袜玩奴 | 男生的j桶女人屁免费视频 男生操男生 | 国产51社区精品视频资源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专区 | 天天插在线视频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 free性泰国娇小videos |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 日本黄色影院 | 色婷婷六月丁香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片2012 | 亚洲精品成人A8198A片漫画 |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天堂岛 | 欧美男男gaysgays| 4438全国免费观看 | 门房秦大爷最新章节阅读 |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 |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91资源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 | 亚洲乱亚洲23p女 |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欧美一级特黄刺激大片视频 |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