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極目新聞記者朱睿怡 見習記者安圣琦
大皖新聞記者姚一鳴 徐琪琪 余康生
8月28日上午,“紅星照耀中國・千里躍進大別山”2025鄂豫皖主流網絡媒體行活動,走進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花山村。沿著山間97級石階緩緩攀登,89歲的退伍老兵王茂貴停下腳步——一處烈士墓靜靜矗立在眼前。他挺直微駝的脊背,抬手敬上一個標準軍禮,聲音沙啞卻飽含深情:“老朋友們,今天我又來看你們了!边@樣與烈士“赴約”的日子,他已堅守了整整57年。
王茂貴拾階而上,走向烈士墓(大皖新聞記者余康生攝)
王茂貴敬禮
時間回溯至上世紀50年代,年輕的王茂貴懷揣著保家衛國的赤誠報名參軍,在軍營中淬煉出對革命事業的深厚信仰。退伍回鄉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村旁山崗上發現了幾座斑駁的烈士墓碑。經村民講述得知,墓碑之下,安葬的是當年為民族解放事業犧牲的紅軍戰士。這份發現像一顆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1968 年,王茂貴主動扛起義務守墓的責任:每逢時節,他都會清理墓前的雜草,用棉布細細擦拭墓碑上的灰塵,讓烈士英名始終清晰;他還趁著農閑,在墓地周邊陸續栽種了百余棵樹木,如今綠樹成蔭,為烈士長眠之地筑起一片清幽!熬拖胱層⑿蹅冏〉谩娣,不能讓他們被遺忘。”
王茂貴細心擦拭烈士墓
“我是一名老兵,我對革命不但有感情,而且感情很深。如果我犧牲了,也會有戰友為我守墓。”談及堅守的初心,王茂貴眼神堅定。57年來,他不僅守住了烈士墓的整潔與莊嚴,更守住了“為紅軍守墓、為英雄尋親”的誓言。隨著花山寨會議舊址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日益增多,王茂貴又主動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他把烈士們的故事、當年的戰斗歲月娓娓道來,讓紅色記憶在一遍遍講述中代代流傳。
如今,王茂貴已經89歲了,他坦然地說:“我這把年紀,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但這墓不能沒人管。”他的家中有兩個孫子、兩個重孫,他希望后輩能把烈士墓繼續守下去“當年是他們(烈士)用命打下了江山,才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這份恩情不能忘!蓖趺F最期盼的,便是這份守護能成為家族的“傳承”——等自己走后,孫子、重孫能接過守墓的擔子,把烈士墓守好,把紅色精神傳下去。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極目新聞記者朱睿怡 見習記者安圣琦
大皖新聞記者姚一鳴 徐琪琪 余康生
8月28日上午,“紅星照耀中國・千里躍進大別山”2025鄂豫皖主流網絡媒體行活動,走進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花山村。沿著山間97級石階緩緩攀登,89歲的退伍老兵王茂貴停下腳步——一處烈士墓靜靜矗立在眼前。他挺直微駝的脊背,抬手敬上一個標準軍禮,聲音沙啞卻飽含深情:“老朋友們,今天我又來看你們了。”這樣與烈士“赴約”的日子,他已堅守了整整57年。
王茂貴拾階而上,走向烈士墓(大皖新聞記者余康生攝)
王茂貴敬禮
時間回溯至上世紀50年代,年輕的王茂貴懷揣著保家衛國的赤誠報名參軍,在軍營中淬煉出對革命事業的深厚信仰。退伍回鄉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村旁山崗上發現了幾座斑駁的烈士墓碑。經村民講述得知,墓碑之下,安葬的是當年為民族解放事業犧牲的紅軍戰士。這份發現像一顆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1968 年,王茂貴主動扛起義務守墓的責任:每逢時節,他都會清理墓前的雜草,用棉布細細擦拭墓碑上的灰塵,讓烈士英名始終清晰;他還趁著農閑,在墓地周邊陸續栽種了百余棵樹木,如今綠樹成蔭,為烈士長眠之地筑起一片清幽!熬拖胱層⑿蹅冏〉谩娣,不能讓他們被遺忘。”
王茂貴細心擦拭烈士墓
“我是一名老兵,我對革命不但有感情,而且感情很深。如果我犧牲了,也會有戰友為我守墓!闭劶皥允氐某跣,王茂貴眼神堅定。57年來,他不僅守住了烈士墓的整潔與莊嚴,更守住了“為紅軍守墓、為英雄尋親”的誓言。隨著花山寨會議舊址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日益增多,王茂貴又主動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他把烈士們的故事、當年的戰斗歲月娓娓道來,讓紅色記憶在一遍遍講述中代代流傳。
如今,王茂貴已經89歲了,他坦然地說:“我這把年紀,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但這墓不能沒人管!彼募抑杏袃蓚孫子、兩個重孫,他希望后輩能把烈士墓繼續守下去“當年是他們(烈士)用命打下了江山,才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這份恩情不能忘。”王茂貴最期盼的,便是這份守護能成為家族的“傳承”——等自己走后,孫子、重孫能接過守墓的擔子,把烈士墓守好,把紅色精神傳下去。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