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刁良梓 本報通訊員 熊德佳
20世紀80年代,一批批固始人浩浩蕩蕩離開家鄉,全縣常年向外輸出近80萬勞務大軍,成為全國有名的勞務大縣。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外當上老板的固始人,紛紛“雁回巢”。
8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固始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河南煜城紡織有限公司,一臺臺織布機高速運轉,一輛輛載滿布匹的車輛駛出大門……
作為第一批回固始的老板,夏振中的故事頗為傳奇:高中畢業離開固始,2006年開始創業,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命運轉折發生在2017年。當年,固始縣將紡織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呼喚在外創業的固始人“回家”,夏振中第一個帶頭回來,創辦河南煜城紡織有限公司。這是入駐開發區的第一個紡織企業,剛開始僅有52臺織布機,經過幾年苦拼,企業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吸納就業近百人。
“用工幾乎全部是固始人,起到了‘一人帶動一片’的效應。”固始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負責人贊嘆。
紡織產業是固始縣“回歸經濟”的主力軍,前些年每年有20多萬固始人在江浙一帶從事紡織工作,這些年他們紛紛帶著資源、設備、技術歸來,一座新興紡織工業城市強勢崛起。截至2024年年底,固始縣已建成20個紡織產業園,入駐企業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98家,織機4.2萬臺,年產值220億元,成為國內紡織服裝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記者在固始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看到,紡織產業園一家挨著一家。“90后”熊連生16歲離開固始到蘇州打工,2020年帶著30多名老鄉回固始,創辦河南藍棋紡織有限公司。“一期征地40畝,第二年就投產運營,二期80畝建成廠房租賃,三期160畝正在建設中。”如今,他的企業發展如日中天,“在自家門口辦廠,錢不少賺,還能帶動就業,一舉多得。”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固始縣紡織產業集群效益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榮歸故里,開啟“二次創業”的嶄新歷程,同時,也帶動江浙一帶企業家紛紛奔赴固始投資興業。
“我們公司原來在江蘇盛澤,是固始人何久生引過來的,固始人實干、靠譜!”河南華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睿介紹,該企業2018年簽約入駐,2020年開始生產,2022年征地200多畝自建新廠,現有600多臺織布機器,年產值近5億元。
在固始縣回歸創業大軍中,除了紡織業日益壯大之外,循環經濟、電子信息、工業制造等新興產業正蓄勢待發,在“回歸創業”浪潮中奮勇搏擊。
張傳衛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一個人帶來一個產業。他17歲離家,1993年辭職“下海”。憑著固始人“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創業精神,一手創辦的明陽集團發展成為國際化產業集團。2013年,他在固始老家成立華陽長青投資有限公司,今年產值預計突破10億元,用工95%以上都是固始人。
在張傳衛帶領下,固始縣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悄然布局,2024年,固始縣循環經濟產值達到20億元,成為中部地區循環經濟產業的新高地。
還有“鵝塊哥”陳玉平放棄外面的生意,2015年被招商回固始,建成全縣第一家固始鵝塊工業化生產線,聯合11家企業,牽頭組建固始鵝產業聯合體,帶動1000多人就業。
“固始對‘回歸經濟’的布局在20多年前。”固始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勞務經濟服務中心主任張震介紹。很多固始人還記得,當年,固始縣蓼北路“明星街”上,“創業獎”“奉獻獎”“特別貢獻獎”的人物巨照熠熠生輝,成為最早的“火種”。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近年來,固始縣先后出臺多個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從財政支持、金融服務、減免稅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攪動“回歸經濟”一池春水。初步統計,目前,全縣返鄉創業的老板達4.1萬,帶動20多萬人就業。固始這個河南人口第一縣搖身一變,從“勞務大縣”華麗轉身為“回歸大縣”。
從“雁南飛”到“鳳返巢”,30多年來,固始勞務大軍實現了“走出去打工”“創業當老板”到“回歸反哺家鄉”三級跳,成為勞務經濟嬗變的時代印記。固始縣也先后摘取“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河南省優秀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等桂冠。
如今,乘著蘇信合作的東風,依托產業鏈協同優勢,固始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已悄然降臨,“我們敞開胸懷,擁抱回歸,期待蝶變。”固始縣委書記楊浩威說。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刁良梓 本報通訊員 熊德佳
20世紀80年代,一批批固始人浩浩蕩蕩離開家鄉,全縣常年向外輸出近80萬勞務大軍,成為全國有名的勞務大縣。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外當上老板的固始人,紛紛“雁回巢”。
8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固始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河南煜城紡織有限公司,一臺臺織布機高速運轉,一輛輛載滿布匹的車輛駛出大門……
作為第一批回固始的老板,夏振中的故事頗為傳奇:高中畢業離開固始,2006年開始創業,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命運轉折發生在2017年。當年,固始縣將紡織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呼喚在外創業的固始人“回家”,夏振中第一個帶頭回來,創辦河南煜城紡織有限公司。這是入駐開發區的第一個紡織企業,剛開始僅有52臺織布機,經過幾年苦拼,企業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吸納就業近百人。
“用工幾乎全部是固始人,起到了‘一人帶動一片’的效應。”固始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負責人贊嘆。
紡織產業是固始縣“回歸經濟”的主力軍,前些年每年有20多萬固始人在江浙一帶從事紡織工作,這些年他們紛紛帶著資源、設備、技術歸來,一座新興紡織工業城市強勢崛起。截至2024年年底,固始縣已建成20個紡織產業園,入駐企業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98家,織機4.2萬臺,年產值220億元,成為國內紡織服裝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記者在固始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看到,紡織產業園一家挨著一家。“90后”熊連生16歲離開固始到蘇州打工,2020年帶著30多名老鄉回固始,創辦河南藍棋紡織有限公司。“一期征地40畝,第二年就投產運營,二期80畝建成廠房租賃,三期160畝正在建設中。”如今,他的企業發展如日中天,“在自家門口辦廠,錢不少賺,還能帶動就業,一舉多得。”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固始縣紡織產業集群效益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榮歸故里,開啟“二次創業”的嶄新歷程,同時,也帶動江浙一帶企業家紛紛奔赴固始投資興業。
“我們公司原來在江蘇盛澤,是固始人何久生引過來的,固始人實干、靠譜!”河南華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睿介紹,該企業2018年簽約入駐,2020年開始生產,2022年征地200多畝自建新廠,現有600多臺織布機器,年產值近5億元。
在固始縣回歸創業大軍中,除了紡織業日益壯大之外,循環經濟、電子信息、工業制造等新興產業正蓄勢待發,在“回歸創業”浪潮中奮勇搏擊。
張傳衛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一個人帶來一個產業。他17歲離家,1993年辭職“下海”。憑著固始人“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創業精神,一手創辦的明陽集團發展成為國際化產業集團。2013年,他在固始老家成立華陽長青投資有限公司,今年產值預計突破10億元,用工95%以上都是固始人。
在張傳衛帶領下,固始縣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悄然布局,2024年,固始縣循環經濟產值達到20億元,成為中部地區循環經濟產業的新高地。
還有“鵝塊哥”陳玉平放棄外面的生意,2015年被招商回固始,建成全縣第一家固始鵝塊工業化生產線,聯合11家企業,牽頭組建固始鵝產業聯合體,帶動1000多人就業。
“固始對‘回歸經濟’的布局在20多年前。”固始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勞務經濟服務中心主任張震介紹。很多固始人還記得,當年,固始縣蓼北路“明星街”上,“創業獎”“奉獻獎”“特別貢獻獎”的人物巨照熠熠生輝,成為最早的“火種”。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近年來,固始縣先后出臺多個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從財政支持、金融服務、減免稅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攪動“回歸經濟”一池春水。初步統計,目前,全縣返鄉創業的老板達4.1萬,帶動20多萬人就業。固始這個河南人口第一縣搖身一變,從“勞務大縣”華麗轉身為“回歸大縣”。
從“雁南飛”到“鳳返巢”,30多年來,固始勞務大軍實現了“走出去打工”“創業當老板”到“回歸反哺家鄉”三級跳,成為勞務經濟嬗變的時代印記。固始縣也先后摘取“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河南省優秀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等桂冠。
如今,乘著蘇信合作的東風,依托產業鏈協同優勢,固始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已悄然降臨,“我們敞開胸懷,擁抱回歸,期待蝶變。”固始縣委書記楊浩威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