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河南人”挺能跑(看見·活力河南)
時政要聞
本報訊(記者 師喆 實習生 徐鑫 李承洋)8月15日,在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由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與卓益得機器人聯合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在1500米項目中以11分45秒90奪得小組第一。
從今年4月獲得北京亦莊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季軍,到2025張江具身智能開發者大會暨國際人形機器人技能大賽上勇奪全地形動態性能挑戰賽冠軍,再到此次運動會1500米項目中表現不俗,“行者二號”的肌腱仿生(繩)驅動技術堪稱最大功臣。
相較于傳統驅動方式,肌腱(繩)驅動帶來的“輕量化”優勢直接轉化為了速度紅利——機身重量較其他同尺寸人形機器人降低40%,輕盈的體態讓每一步動作都更迅捷、更省力。同時,全尺寸的腿部設計賦予了它出眾的步幅,配合輕量化優勢,如同獵豹般在賽道上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輕就跑得快”的優勢在比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算法優化也是“行者二號”速度突破的關鍵。研發團隊針對機器人運動姿態、步頻調節、路面適應等方面進行了數百次迭代優化,讓機器人在高速運動中能實時調整重心,減少能量損耗,提升動力輸出效率。正是這種“軟硬件協同”的技術邏輯讓“行者二號”在復雜賽道上既能保持高速,又能穩定運行。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是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賽事,8月15日—17日,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80支參賽隊伍會聚北京,圍繞競技賽、表演賽、場景賽、外圍賽共26個賽項展開487場比拼,全面展現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協作等領域的前沿成果。
“行者二號”除了在開幕式上承擔護旗與走秀雙重任務,還報名參與運動會100米、400米、1500米等多個項目的角逐,全面驗證其肌腱仿生技術在高速度、高爆發與高穩定性的多重優勢。
“我們以肌腱仿生(繩)驅動技術突破機器人運動瓶頸,實現了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與規模化生產,更通過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這樣的開放場景,驗證了技術的實用性與可靠性。”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執行主任李清都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產業鏈合作,推動機器人技術從“單點炫技”邁向“系統賦能”,讓更多機器人走出實驗室,在工業、服務、救援等實際場景中發揮價值。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訊(記者 師喆 實習生 徐鑫 李承洋)8月15日,在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由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與卓益得機器人聯合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在1500米項目中以11分45秒90奪得小組第一。
從今年4月獲得北京亦莊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季軍,到2025張江具身智能開發者大會暨國際人形機器人技能大賽上勇奪全地形動態性能挑戰賽冠軍,再到此次運動會1500米項目中表現不俗,“行者二號”的肌腱仿生(繩)驅動技術堪稱最大功臣。
相較于傳統驅動方式,肌腱(繩)驅動帶來的“輕量化”優勢直接轉化為了速度紅利——機身重量較其他同尺寸人形機器人降低40%,輕盈的體態讓每一步動作都更迅捷、更省力。同時,全尺寸的腿部設計賦予了它出眾的步幅,配合輕量化優勢,如同獵豹般在賽道上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輕就跑得快”的優勢在比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算法優化也是“行者二號”速度突破的關鍵。研發團隊針對機器人運動姿態、步頻調節、路面適應等方面進行了數百次迭代優化,讓機器人在高速運動中能實時調整重心,減少能量損耗,提升動力輸出效率。正是這種“軟硬件協同”的技術邏輯讓“行者二號”在復雜賽道上既能保持高速,又能穩定運行。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是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賽事,8月15日—17日,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80支參賽隊伍會聚北京,圍繞競技賽、表演賽、場景賽、外圍賽共26個賽項展開487場比拼,全面展現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協作等領域的前沿成果。
“行者二號”除了在開幕式上承擔護旗與走秀雙重任務,還報名參與運動會100米、400米、1500米等多個項目的角逐,全面驗證其肌腱仿生技術在高速度、高爆發與高穩定性的多重優勢。
“我們以肌腱仿生(繩)驅動技術突破機器人運動瓶頸,實現了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與規模化生產,更通過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這樣的開放場景,驗證了技術的實用性與可靠性。”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執行主任李清都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產業鏈合作,推動機器人技術從“單點炫技”邁向“系統賦能”,讓更多機器人走出實驗室,在工業、服務、救援等實際場景中發揮價值。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