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新華社鄭州7月15日電(記者劉振坤)“這里是八路軍總部豫北辦事處舊址,很多抗日將領都曾在這里駐扎”“這里是德興貨棧舊址,經營日用品、醫藥等,為冀魯豫根據地提供了充足物資”“這里是八路軍抗日完全小學舊址……這里是林北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夏日炎炎,在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鎮任村村,一處處革命遺址靜靜矗立,63歲的義務講解員張伏生穿梭在大街小巷,講述著邊區軍民英勇抗戰的烽火故事。
“1940年初,八路軍總部決定向逼近林北縣抗日根據地的日偽軍發動磁武涉林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使以任村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張伏生站在八路軍總部豫北辦事處舊址內,向前來研學的學生們講述著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林州境內的著名戰役。
張伏生在講解抗日故事。新華社記者 劉振坤 攝
“我爺爺當時是中共太南地委的一名聯絡員,小時候常聽他講抗日故事。”張伏生說,受家庭影響,他從27歲便開始自發收集抗戰時期八路軍散落在民間的抗戰史料、抗戰實物。“36年來我收集了3000多件抗戰實物,希望年輕人能夠銘記歷史,將紅色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1938年2月,一支20多人的工作隊秘密開赴林州北部山區,宣傳抗日思想,種下革命的火種。1940年3月,磁武涉林戰役勝利后,形成了以任村鎮為中心、面積400多平方公里的林北縣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總部豫北辦事處、林北縣抗日政府、冀南銀行第五分行、經貿貨站及八路軍兵工廠等機構均設立在這里,逐步成為八路軍抗戰的可靠后方。
光陰荏苒,如今的林州市連續四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2024年經濟增速達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升至河南省第四位……
經過幾十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獨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勝地。太行山下,紅旗渠畔人流如織,大型實景演出《太行·紅日》生動再現了當年十萬人民戰太行的壯麗場景。“2024年,紅旗渠景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研學營地,目前已形成勞動實踐、科技創新等5個系列200余門課程,這些年來紅旗渠景區的游客人數年均增長超過了20%,2024年突破了190萬人次。”紅旗渠風景區總經理林永藝說。
游客正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新華社記者劉振坤 攝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石板巖鎮,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打造寫生基地,實現從偏遠山鄉到“中國畫谷”的轉變。目前已建設141家寫生基地、31處寫生點位、3家美術館,年接待寫生游客超200萬人次,“寫生經濟”在大山深處開花結果。
“這里的自然風光秀美獨特,山里的空氣清涼,很適合戶外寫生。”正在埋頭畫畫的美院學生劉陽說,趁著暑假在山中小住,既可以自由創作,又能避暑游玩,享受自然美景。
近年來,林州堅持“精神立市、產業興市”,雖先天不具備人才、市場、技術等發展高新技術的條件,但孕育出了5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林州致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元介紹,面對電子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在高頻、高速、IC載板類等高端覆銅板研發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走進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細若蠶絲的紗線快速穿梭。這家林州本土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電子級玻璃纖維材料。公司董事長李志偉介紹,公司從無到有,追趕電子紗、電子布生產的世界先進水平,從跟跑到超越,用10年時間在紅旗渠畔做強了電子新材料產業。
在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正在生產玻璃纖維紗。新華社記者 劉振坤 攝
截至目前,林州工業企業數量達1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2家,工業經濟發展質量邁上新臺階。2024年,林州市二產投資同比增長57.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7.6%。
從抗日根據地到產業新城,八十年欣欣向榮,這座太行山下的城市正以精神為軸、產業為墨,繪制出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畫卷。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鄭州7月15日電(記者劉振坤)“這里是八路軍總部豫北辦事處舊址,很多抗日將領都曾在這里駐扎”“這里是德興貨棧舊址,經營日用品、醫藥等,為冀魯豫根據地提供了充足物資”“這里是八路軍抗日完全小學舊址……這里是林北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夏日炎炎,在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鎮任村村,一處處革命遺址靜靜矗立,63歲的義務講解員張伏生穿梭在大街小巷,講述著邊區軍民英勇抗戰的烽火故事。
“1940年初,八路軍總部決定向逼近林北縣抗日根據地的日偽軍發動磁武涉林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使以任村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張伏生站在八路軍總部豫北辦事處舊址內,向前來研學的學生們講述著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林州境內的著名戰役。
張伏生在講解抗日故事。新華社記者 劉振坤 攝
“我爺爺當時是中共太南地委的一名聯絡員,小時候常聽他講抗日故事。”張伏生說,受家庭影響,他從27歲便開始自發收集抗戰時期八路軍散落在民間的抗戰史料、抗戰實物。“36年來我收集了3000多件抗戰實物,希望年輕人能夠銘記歷史,將紅色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1938年2月,一支20多人的工作隊秘密開赴林州北部山區,宣傳抗日思想,種下革命的火種。1940年3月,磁武涉林戰役勝利后,形成了以任村鎮為中心、面積400多平方公里的林北縣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總部豫北辦事處、林北縣抗日政府、冀南銀行第五分行、經貿貨站及八路軍兵工廠等機構均設立在這里,逐步成為八路軍抗戰的可靠后方。
光陰荏苒,如今的林州市連續四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2024年經濟增速達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升至河南省第四位……
經過幾十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獨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勝地。太行山下,紅旗渠畔人流如織,大型實景演出《太行·紅日》生動再現了當年十萬人民戰太行的壯麗場景。“2024年,紅旗渠景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研學營地,目前已形成勞動實踐、科技創新等5個系列200余門課程,這些年來紅旗渠景區的游客人數年均增長超過了20%,2024年突破了190萬人次。”紅旗渠風景區總經理林永藝說。
游客正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新華社記者劉振坤 攝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石板巖鎮,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打造寫生基地,實現從偏遠山鄉到“中國畫谷”的轉變。目前已建設141家寫生基地、31處寫生點位、3家美術館,年接待寫生游客超200萬人次,“寫生經濟”在大山深處開花結果。
“這里的自然風光秀美獨特,山里的空氣清涼,很適合戶外寫生。”正在埋頭畫畫的美院學生劉陽說,趁著暑假在山中小住,既可以自由創作,又能避暑游玩,享受自然美景。
近年來,林州堅持“精神立市、產業興市”,雖先天不具備人才、市場、技術等發展高新技術的條件,但孕育出了5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林州致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元介紹,面對電子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在高頻、高速、IC載板類等高端覆銅板研發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走進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細若蠶絲的紗線快速穿梭。這家林州本土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電子級玻璃纖維材料。公司董事長李志偉介紹,公司從無到有,追趕電子紗、電子布生產的世界先進水平,從跟跑到超越,用10年時間在紅旗渠畔做強了電子新材料產業。
在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正在生產玻璃纖維紗。新華社記者 劉振坤 攝
截至目前,林州工業企業數量達1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2家,工業經濟發展質量邁上新臺階。2024年,林州市二產投資同比增長57.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7.6%。
從抗日根據地到產業新城,八十年欣欣向榮,這座太行山下的城市正以精神為軸、產業為墨,繪制出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畫卷。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