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今年年初以來,博愛縣圍繞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五基四化”和“5+16”專項行動為抓手,探索“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堅持網格全覆蓋、服務全響應、平臺全流程“三點”發力,跑出黨建高質量“加速度”,助推基層治理高效能。
全面構建“一網覆蓋”治理體系。該縣規模適度優化網格設置,聚焦“村級力量有益補充”和“群眾自治單元的有效形式”兩大網格定位,科學精準設置網格,以村民小組為單元劃分506個農村網格、以住宅小區為單元設置111個社區網格,在大型企業、商圈樓宇等設置518個專屬網格,納入臨近網格。務實劃分提升治理精度,探索村改居、城中村區域網格劃分特色,在小區邊界插花地和流動人口相對集中地,以“熟人”為紐帶劃分網格,把相互熟悉的住戶劃為一個網格,不求規模一致,注重有效覆蓋,切實提升精細治理能力。“多網合一”實現一網統管,把黨建、政法、城管、應急、農業、林業、環保、市場監管等八類網格套合、人員整合和事項融合。圍繞“5+16”專項行動、輿情處置等10個方面50項內容,開設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培訓班,提升網格員適應“多網合一”、就地化解風險的能力,推動一格通管、一網通辦。
著力提升“一網優服”服務質量。該縣明確標準配強網格力量,按照納“愿”、納“熟”、納“全”標準,挑選政治素質高、身體素質好、工作意愿強的人員組建網格隊伍,把1272名人頭熟、戶情熟的人員納入專職網格員,把415名事項熟、服務好的職能部門人員納入兼職網格員,把236名后備力量、23名“兩代表一委員”、16名“三新”領域人員、126名志愿者等作為補充力量納入網格隊伍。建立機制,增強網格黏性,探索黨支部引領“144”網格黏性工作機制,建立一支以黨支部為引領的網格隊伍,明確“民情帶上來、服務帶下去、網格辦實事、糾紛調解好”四項工作職責,堅持走訪、宣傳、排查和協辦“四個常態化”,梳理64項服務事項清單和群眾高頻點單的35個協辦事項清單,增強群眾對網格的依賴慣性和黏性。創新實施“無感考核法”,通過治理中心AI智能評估、鄉鎮(街道)評價和主管部門評價等方式,最大程度減少考核評價成本,杜絕形式主義。整合調動縣域內所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給予補貼、待遇、榮譽三項激勵,提供就醫、就學等7個方面12條福利待遇,特別是健康管理中心免費體檢激勵措施,深受網格人員的認可和青睞。
不斷放大“一網慧治”治理效能。該縣線上研發數據平臺,整合綜治平臺、城管智慧城管平臺、12345政府熱線、藍天衛士、森林眼等數據平臺,自主研發高效能治理平臺,將網格員巡查、問題上報與部門響應納入平臺流程,引入AI技術、大數據處理等人工智能手段,推動群眾事項高效辦理。線下開發移動終端,開發“i博愛”小程序,完善城市管理“隨手拍”APP,群眾和網格工作人員通過上傳語音、圖片,自動生成事件信息上報平臺。數字技術研判分析,聯合河南大學人工智能團隊,開發智能體,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和高頻事項進行智能預警、分析研判。通過在森林防火、危化巡檢、校園守護、環保排污等九大場景的實戰運用,檢查、效驗、提升黨建指揮平臺與網格聯動實戰能力,強化線下網格和線上平臺的應急反應和實戰技能,推動平臺指揮更有力、運轉更精準。
截至4月底,全縣線下網格快辦事項3553件,平臺接訴即辦事項63件,98%的訴求在網格層面得到解決,實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處置在萌芽狀態。
(劉瑞瑞)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謝 丹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謝萬里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今年年初以來,博愛縣圍繞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五基四化”和“5+16”專項行動為抓手,探索“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堅持網格全覆蓋、服務全響應、平臺全流程“三點”發力,跑出黨建高質量“加速度”,助推基層治理高效能。
全面構建“一網覆蓋”治理體系。該縣規模適度優化網格設置,聚焦“村級力量有益補充”和“群眾自治單元的有效形式”兩大網格定位,科學精準設置網格,以村民小組為單元劃分506個農村網格、以住宅小區為單元設置111個社區網格,在大型企業、商圈樓宇等設置518個專屬網格,納入臨近網格。務實劃分提升治理精度,探索村改居、城中村區域網格劃分特色,在小區邊界插花地和流動人口相對集中地,以“熟人”為紐帶劃分網格,把相互熟悉的住戶劃為一個網格,不求規模一致,注重有效覆蓋,切實提升精細治理能力。“多網合一”實現一網統管,把黨建、政法、城管、應急、農業、林業、環保、市場監管等八類網格套合、人員整合和事項融合。圍繞“5+16”專項行動、輿情處置等10個方面50項內容,開設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培訓班,提升網格員適應“多網合一”、就地化解風險的能力,推動一格通管、一網通辦。
著力提升“一網優服”服務質量。該縣明確標準配強網格力量,按照納“愿”、納“熟”、納“全”標準,挑選政治素質高、身體素質好、工作意愿強的人員組建網格隊伍,把1272名人頭熟、戶情熟的人員納入專職網格員,把415名事項熟、服務好的職能部門人員納入兼職網格員,把236名后備力量、23名“兩代表一委員”、16名“三新”領域人員、126名志愿者等作為補充力量納入網格隊伍。建立機制,增強網格黏性,探索黨支部引領“144”網格黏性工作機制,建立一支以黨支部為引領的網格隊伍,明確“民情帶上來、服務帶下去、網格辦實事、糾紛調解好”四項工作職責,堅持走訪、宣傳、排查和協辦“四個常態化”,梳理64項服務事項清單和群眾高頻點單的35個協辦事項清單,增強群眾對網格的依賴慣性和黏性。創新實施“無感考核法”,通過治理中心AI智能評估、鄉鎮(街道)評價和主管部門評價等方式,最大程度減少考核評價成本,杜絕形式主義。整合調動縣域內所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給予補貼、待遇、榮譽三項激勵,提供就醫、就學等7個方面12條福利待遇,特別是健康管理中心免費體檢激勵措施,深受網格人員的認可和青睞。
不斷放大“一網慧治”治理效能。該縣線上研發數據平臺,整合綜治平臺、城管智慧城管平臺、12345政府熱線、藍天衛士、森林眼等數據平臺,自主研發高效能治理平臺,將網格員巡查、問題上報與部門響應納入平臺流程,引入AI技術、大數據處理等人工智能手段,推動群眾事項高效辦理。線下開發移動終端,開發“i博愛”小程序,完善城市管理“隨手拍”APP,群眾和網格工作人員通過上傳語音、圖片,自動生成事件信息上報平臺。數字技術研判分析,聯合河南大學人工智能團隊,開發智能體,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和高頻事項進行智能預警、分析研判。通過在森林防火、危化巡檢、校園守護、環保排污等九大場景的實戰運用,檢查、效驗、提升黨建指揮平臺與網格聯動實戰能力,強化線下網格和線上平臺的應急反應和實戰技能,推動平臺指揮更有力、運轉更精準。
截至4月底,全縣線下網格快辦事項3553件,平臺接訴即辦事項63件,98%的訴求在網格層面得到解決,實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處置在萌芽狀態。
(劉瑞瑞)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謝 丹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謝萬里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