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各地多彩活動慶祝教師節
新華社記者
扎根鄉土數十載,靜守花開;傾注特教數十春,以愛相扶;躬耕講臺一生志,啟慧鑄魂。他們,如螢火,亦如星辰,為新時代教育家精神書寫最溫暖的注腳。
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全國各地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感念師恩、致敬園丁。
言為士則 行為世范
“老師,您好!”“教師節快樂!”……9月9日晚,青海省西寧市各縣區學校、主城區標志性建筑等地,LED大屏滾動播放祝福語,為全市的教師送上節日祝福。
青海省西寧市虎臺小學校長周靜,在一線教學28年,如今仍在不斷鉆研教材。她說:“課堂永遠是我的主陣地,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是我的不竭動力。”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崇高的師德在一代又一代教師中薪火相傳,滋養著無數心靈。
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蘇德礦,教學37年,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礦爺”,他的數學課深受學生喜愛。為了讓更多孩子愛上數學、讀懂數學,他把教學搬上了網絡,3年960場直播課堂,累計吸引600多萬網友圍觀。“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反思、改進,用年輕人的思維和語言講清枯燥的內容,才能讓他們愛上數學。”他說。
教師節前夕,湖北省襄陽市教育局組織開展新教師入職宣誓活動,102名新入職教師莊嚴宣誓,表達了他們恪盡職守、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
“站上講臺,我慢慢懂得‘教師’二字的真正含義。教育不僅是授業解惑,更是傳道塑人。”湖北省襄陽市第三中學新教師廖文科說。
樂教愛生 呵護花開
9月10日,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揚帆音樂廳里,悠揚的樂章從盲孩子們指尖流淌而出。一曲氣勢磅礴的《蒼穹》,是他們送給全校老師的教師節禮物。
自2013年入校任教起,特教老師龔曉就加入揚帆管樂團。“盲孩子看不見樂器和樂譜,老師就做他們的‘眼睛’,陪著他們學,手把手地教。”
“音樂讓他們‘看見’了更大的世界。”龔曉告訴記者,訓練時孩子們也會喊累喊苦,但這樣的磨煉能讓他們成長為更加獨立、自信的人。
3年前,這個學校40多名盲孩子登上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奏響了國際殘奧委會會歌。那一刻,老師們熱淚盈眶。
愛如港灣,包容所有;匠心是帆,托舉夢想。
“老師,這是禮物,你猜是什么?”教師節前一天,學生將自己心愛的小玩具攥在手心,送給黃振華。黃振華是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有著18年教齡的體育教師。
令他感到開心的,除了禮物,還有這位孤獨癥學生在表達和互動上的進步。“特教老師要靜下心來,要對孩子們傾注更多耐心和愛心。”
一起磨煉,一起成長。終于,學生們在全國輪滑、羽毛球、保齡球等多項比賽中收獲獎牌。孩子們能夠用在運動中得到的強健體魄和意志力去勇敢面對未來的人生是黃振華最大的愿望。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之上,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古入在教師節前收到了學生多杰熱旦的禮物。
“您教的畫我都記住了,我的畫希望您喜歡,老師節日快樂!”卡片上,“師恩似海”被不同的顏色填滿——有高原天空的湛藍、格桑花的粉紫、陽光的金黃……都是孩子心底最美的色彩。
躬耕杏壇 初心如磐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副校長李起梅的辦公桌上,放著許多孩子送來的祝福卡片。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最真摯的愛。
李起梅的父親曾是這所小學的教師,這里也是她的母校。
2005年大學畢業后,李起梅回到瑪多任教,從此再未離開。“教育是雪域的火種,我放不下孩子們。”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用最赤誠的堅守詮釋著師者的初心。
從清晨6點工作到深夜11點,與學生同吃食堂同住宿舍,是鄉村教師范亞楠的生活日常。
范亞楠扎根山西鄉村16年,現在是山西平順縣西溝鄉中心校校長。面對鄉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她暗下決心:“要從教學質量抓起,讓孩子們在村里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樣的教育。”
重新制定教學標準、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范亞楠的帶領下,經過全校老師3年的努力,不少轉學到縣城的孩子回到鄉村讀書。
師道傳承,薪火相繼。
“一所學校可以沒有標準化跑道,但不可以沒有帶領孩子們奔跑的老師。”這是鄉村小學校長祝響響和老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11年前,祝響響來到浙江金華浦江縣最偏遠的山區學校任校長,和一批又一批支教老師共同努力,讓許多薄弱的山區鄉校成為城鄉教育均衡的樣板校。
“我堅信,一位鄉村教師就是一把泥土,在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下,無數把泥土聚集在一起,將匯成一座山峰、一條山脈、一片群峰。”祝響響說。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各地多彩活動慶祝教師節
新華社記者
扎根鄉土數十載,靜守花開;傾注特教數十春,以愛相扶;躬耕講臺一生志,啟慧鑄魂。他們,如螢火,亦如星辰,為新時代教育家精神書寫最溫暖的注腳。
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全國各地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感念師恩、致敬園丁。
言為士則 行為世范
“老師,您好!”“教師節快樂!”……9月9日晚,青海省西寧市各縣區學校、主城區標志性建筑等地,LED大屏滾動播放祝福語,為全市的教師送上節日祝福。
青海省西寧市虎臺小學校長周靜,在一線教學28年,如今仍在不斷鉆研教材。她說:“課堂永遠是我的主陣地,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是我的不竭動力。”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崇高的師德在一代又一代教師中薪火相傳,滋養著無數心靈。
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蘇德礦,教學37年,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礦爺”,他的數學課深受學生喜愛。為了讓更多孩子愛上數學、讀懂數學,他把教學搬上了網絡,3年960場直播課堂,累計吸引600多萬網友圍觀。“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反思、改進,用年輕人的思維和語言講清枯燥的內容,才能讓他們愛上數學。”他說。
教師節前夕,湖北省襄陽市教育局組織開展新教師入職宣誓活動,102名新入職教師莊嚴宣誓,表達了他們恪盡職守、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
“站上講臺,我慢慢懂得‘教師’二字的真正含義。教育不僅是授業解惑,更是傳道塑人。”湖北省襄陽市第三中學新教師廖文科說。
樂教愛生 呵護花開
9月10日,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揚帆音樂廳里,悠揚的樂章從盲孩子們指尖流淌而出。一曲氣勢磅礴的《蒼穹》,是他們送給全校老師的教師節禮物。
自2013年入校任教起,特教老師龔曉就加入揚帆管樂團。“盲孩子看不見樂器和樂譜,老師就做他們的‘眼睛’,陪著他們學,手把手地教。”
“音樂讓他們‘看見’了更大的世界。”龔曉告訴記者,訓練時孩子們也會喊累喊苦,但這樣的磨煉能讓他們成長為更加獨立、自信的人。
3年前,這個學校40多名盲孩子登上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奏響了國際殘奧委會會歌。那一刻,老師們熱淚盈眶。
愛如港灣,包容所有;匠心是帆,托舉夢想。
“老師,這是禮物,你猜是什么?”教師節前一天,學生將自己心愛的小玩具攥在手心,送給黃振華。黃振華是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有著18年教齡的體育教師。
令他感到開心的,除了禮物,還有這位孤獨癥學生在表達和互動上的進步。“特教老師要靜下心來,要對孩子們傾注更多耐心和愛心。”
一起磨煉,一起成長。終于,學生們在全國輪滑、羽毛球、保齡球等多項比賽中收獲獎牌。孩子們能夠用在運動中得到的強健體魄和意志力去勇敢面對未來的人生是黃振華最大的愿望。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之上,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古入在教師節前收到了學生多杰熱旦的禮物。
“您教的畫我都記住了,我的畫希望您喜歡,老師節日快樂!”卡片上,“師恩似海”被不同的顏色填滿——有高原天空的湛藍、格桑花的粉紫、陽光的金黃……都是孩子心底最美的色彩。
躬耕杏壇 初心如磐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副校長李起梅的辦公桌上,放著許多孩子送來的祝福卡片。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最真摯的愛。
李起梅的父親曾是這所小學的教師,這里也是她的母校。
2005年大學畢業后,李起梅回到瑪多任教,從此再未離開。“教育是雪域的火種,我放不下孩子們。”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用最赤誠的堅守詮釋著師者的初心。
從清晨6點工作到深夜11點,與學生同吃食堂同住宿舍,是鄉村教師范亞楠的生活日常。
范亞楠扎根山西鄉村16年,現在是山西平順縣西溝鄉中心校校長。面對鄉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她暗下決心:“要從教學質量抓起,讓孩子們在村里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樣的教育。”
重新制定教學標準、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范亞楠的帶領下,經過全校老師3年的努力,不少轉學到縣城的孩子回到鄉村讀書。
師道傳承,薪火相繼。
“一所學校可以沒有標準化跑道,但不可以沒有帶領孩子們奔跑的老師。”這是鄉村小學校長祝響響和老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11年前,祝響響來到浙江金華浦江縣最偏遠的山區學校任校長,和一批又一批支教老師共同努力,讓許多薄弱的山區鄉校成為城鄉教育均衡的樣板校。
“我堅信,一位鄉村教師就是一把泥土,在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下,無數把泥土聚集在一起,將匯成一座山峰、一條山脈、一片群峰。”祝響響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