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手記:從一發火箭看航天人的“中國速度”
新華社記者宋晨、陳凱姿
8月26日凌晨,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火箭的尾焰映紅了人們的臉龐,也將記者的思緒拉回至之前的采訪場景中。
測控指揮大廳,一聲聲口令依次響起。前后方操作人員默契配合,將動力系統測試記錄表的每一項流程逐一打上對勾。
“這是今年第3發任務,一發新火箭在首飛當年就形成高密度發射是很少見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介紹,面對國家衛星互聯網工程建設的緊迫需求,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首飛即開啟高密度狀態。
“用嚴謹對待每一次發射,以創新突破下一發任務”,是航天人跑出“中國速度”的訣竅。
總裝測試廠房內,AGV小車托舉著助推器從水平廠房緩緩移動到垂測廠房。另一邊,吊具準備工作同步進行,掛吊具、起豎、移動、對接,各流程有條不紊、一氣呵成。
這是總裝人員趁長征八號甲遙二運載火箭進行測試的間隙,同步開展長征八號甲遙四運載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的捆綁工作。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并行工作”是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自誕生以來錨定的工作狀態。當長征八號甲遙二運載火箭轉入發射區,完成吊裝上塔工作后的第二天,長征八號甲遙四運載火箭就無縫銜接,起豎在垂測平臺。
為何采取如此緊密的工作模式?宋征宇介紹,當前在只有一套垂測平臺和一支測發隊伍的情況下,要通過對總裝和測試工作的優化提高人員效率。對比傳統測發模式,并行模式可減少一周左右的發射場工作時間,更好應對高密度發射。
與長征八號甲遙四運載火箭一幕之隔處,同樣是一片忙碌景象——第二套垂測平臺的建設施工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兩臺升降車載著工人師傅們“忙前忙后”,分別進行著芯一級和芯二級垂測平臺導軌焊接定位和安裝工作。
“新垂測平臺建成后,相當于具備了兩發火箭并行測試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發射頻率,使年發射量從10發提升至20發量級,更好滿足未來高密度發射的任務需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副總師劉聰聰說。
在行動前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航天人高效完成任務的保障。
平臺建設需要在什么時候完成?施工時廠房內的火箭是否會受到影響?型號隊伍提出將施工計劃節點與型號任務使用計劃相匹配,確認不影響火箭安全和正常工作。
據介紹,對比第一套垂測平臺,新垂測平臺的建設周期縮短了一半,預計將于10月完成安裝調試。
高效的背后,是施工隊伍對計劃管理的進一步迭代優化,實現了平臺零部件生產和現場安裝調試的無縫連接,用“兩班倒”等措施跑出建設“加速度”。
“經歷這幾發任務的錘煉,后續一定會越來越成熟、規范、高效。未來進一步支撐國家重大工程順利實施,我們有信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副總指揮王婧超說。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手記:從一發火箭看航天人的“中國速度”
新華社記者宋晨、陳凱姿
8月26日凌晨,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火箭的尾焰映紅了人們的臉龐,也將記者的思緒拉回至之前的采訪場景中。
測控指揮大廳,一聲聲口令依次響起。前后方操作人員默契配合,將動力系統測試記錄表的每一項流程逐一打上對勾。
“這是今年第3發任務,一發新火箭在首飛當年就形成高密度發射是很少見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介紹,面對國家衛星互聯網工程建設的緊迫需求,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首飛即開啟高密度狀態。
“用嚴謹對待每一次發射,以創新突破下一發任務”,是航天人跑出“中國速度”的訣竅。
總裝測試廠房內,AGV小車托舉著助推器從水平廠房緩緩移動到垂測廠房。另一邊,吊具準備工作同步進行,掛吊具、起豎、移動、對接,各流程有條不紊、一氣呵成。
這是總裝人員趁長征八號甲遙二運載火箭進行測試的間隙,同步開展長征八號甲遙四運載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的捆綁工作。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并行工作”是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自誕生以來錨定的工作狀態。當長征八號甲遙二運載火箭轉入發射區,完成吊裝上塔工作后的第二天,長征八號甲遙四運載火箭就無縫銜接,起豎在垂測平臺。
為何采取如此緊密的工作模式?宋征宇介紹,當前在只有一套垂測平臺和一支測發隊伍的情況下,要通過對總裝和測試工作的優化提高人員效率。對比傳統測發模式,并行模式可減少一周左右的發射場工作時間,更好應對高密度發射。
與長征八號甲遙四運載火箭一幕之隔處,同樣是一片忙碌景象——第二套垂測平臺的建設施工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兩臺升降車載著工人師傅們“忙前忙后”,分別進行著芯一級和芯二級垂測平臺導軌焊接定位和安裝工作。
“新垂測平臺建成后,相當于具備了兩發火箭并行測試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發射頻率,使年發射量從10發提升至20發量級,更好滿足未來高密度發射的任務需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副總師劉聰聰說。
在行動前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航天人高效完成任務的保障。
平臺建設需要在什么時候完成?施工時廠房內的火箭是否會受到影響?型號隊伍提出將施工計劃節點與型號任務使用計劃相匹配,確認不影響火箭安全和正常工作。
據介紹,對比第一套垂測平臺,新垂測平臺的建設周期縮短了一半,預計將于10月完成安裝調試。
高效的背后,是施工隊伍對計劃管理的進一步迭代優化,實現了平臺零部件生產和現場安裝調試的無縫連接,用“兩班倒”等措施跑出建設“加速度”。
“經歷這幾發任務的錘煉,后續一定會越來越成熟、規范、高效。未來進一步支撐國家重大工程順利實施,我們有信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副總指揮王婧超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