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拉薩6月30日電 題:格桑花開——記中共黨員、武警西藏總隊某支隊排長達娃卓嘎
新華社記者李秉宣
六月的拉薩,格桑花含苞待放。
“你是不是那個‘藏族女狙擊手’?”外出參加活動,達娃卓嘎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認了出來。
2020年,在一段不足十秒的視頻中,手握狙擊槍的她盯著瞄準鏡,扣動扳機,一聲槍響,“呲呲”燃燒的導火索應聲斷成兩截。
這讓無數網友記住達娃卓嘎這個來自雪域高原的名字。
從手持牧羊鞭的藏族姑娘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女特戰隊員,再到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達娃卓嘎說:“無數汗水匯聚成河流,終將帶著我奔向更廣闊的天地。”
達娃卓嘎的家在西藏貢嘎。小時候,當過民兵的父親,經常給她和哥哥姐姐講十八軍進藏的故事。
“成為軍人一定是需要什么特殊才能。”從軍,在這個藏族姑娘心中,如同遠處連綿的雪山,神秘而又令人神往。
中專畢業后,達娃卓嘎報名參軍。收到入伍通知時,達娃卓嘎正在山上放羊。“我要去當兵了!”她從石頭上高高蹦起,一溜煙地跑下山。
達娃卓嘎不記得是怎么來到軍營的,她唯一記得的是父親臨別前的那句叮囑:當最好的兵。
然而,現實卻給了她狠狠一擊。由于不熟悉普通話,達娃卓嘎在隊列訓練時因為聽不懂口令,動作總是慢半拍;一堂課結束,她的筆記本上經常只有零星幾個字。
自卑和迷茫讓這個原本愛說愛笑的姑娘常常伴著淚水入睡。但她沒有忘記要“當最好的兵”。
為了練發音,白天她跟著戰友學說普通話,晚上對著洗漱鏡練口型。為了學漢字,她臨摹了十幾本字帖。為了練交流,她經常一人分飾幾個角色自我對話。
新兵訓練結束時,達娃卓嘎已經能用普通話和戰友正常交流了。
挑戰無處不在,但達娃卓嘎只有一個信念——戰勝它。
那年,總隊籌劃組建女子特警隊。達娃卓嘎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她想成為一名狙擊手。
誰能想到,如今在狙擊精度射擊課目能打出“五發穿一孔”成績的達娃卓嘎,在第一次摸底考核是所有隊員中唯一一個脫靶的。
“輸在了起跑線,那就加倍努力。”達娃卓嘎說。
為了練就人槍合一,她在靶紙中間增加一個和子彈直徑相同大小的圓,要求自己必須正中圓心。為了磨練耐心,她用繡花針在大米上穿孔,十個手指經常被輪番扎破。
日復一日的努力讓她練就了一身硬功,成為手槍、步槍、狙擊槍多種槍型的優秀射手,一千米超遠距離狙擊她幾乎彈無虛發。
入伍第四年,達娃卓嘎開始擔任班長。從那時起,她明白不僅要自己強,更要帶領全班變強。
飛身下是攀登訓練中的難點課目,要求隊員面朝地面,僅靠一根繩索從五樓一躍而下。
一次訓練中,達娃卓嘎失手從樓上墜落,幸好戰友迅速抓住保護繩。為了克服心理障礙,她一次次將自己綁在樓頂邊沿,逼著自己往下看。最終她戰勝自己,完成了這個動作。如今她依然是總隊飛身下課目的女子紀錄保持者。
中士盧錦繡在班長達娃卓嘎的鼓勵下,克服了最初的恐懼,也能高標準完成好這個動作。她說:“是班長給了我戰勝自己的勇氣。”
有一次“魔鬼周訓練”,所在單位共評出5名“極限訓練勇士”,4人出自達娃卓嘎所在的班,盧錦繡就是其中之一。
在她眼中,達娃卓嘎是她心中的那束光:“我就是在沿著班長的軌跡前行。”
如今,達娃卓嘎會被邀請去參加交流活動。只要時間允許,她都會積極參加。她說:“我希望能帶給更多的兄弟姐妹力量。”
達娃卓嘎的家離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不遠,兒時的她常常夢想著坐飛機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入伍后第一次休假,達娃卓嘎帶著爸爸媽媽坐飛機去了北京。
那是她和家人第一次走出西藏。父親特意穿上了一件親手縫制的新藏袍。
天安門廣場上,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達娃卓嘎的淚止不住地往外流。她說:“那一刻感覺生在這個時代真幸福。”
達娃卓嘎是村里第一個軍人。她說,如果沒有黨對少數民族的優待政策,自己就不會有穿上軍裝實現從軍夢的機會,也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如今達娃卓嘎的哥哥姐姐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父母除了種地、養牛羊的收入,還有政府每月發放的養老金。
不久前,父女倆商量著買了100袋大米,父親開著車挨家挨戶將大米送到同村的孤寡老人家里。
每次休假回家,達娃卓嘎都會去家鄉的村鎮小學,給孩子們送書包和文具,給他們講軍營里的故事,講高原之外的故事。
2022年,達娃卓嘎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她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也感到高興,因為“更有能力和責任去幫助更多人”。
如今,單位紀錄墻上,俯臥撐、引體向上等課目依然寫著達娃卓嘎的名字。
“在訓練場上,我有底氣,有信心,那里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在那里我就是幸福的。”
格桑花,又被稱為“幸福之花”,是藏族人民期盼幸福與吉祥的象征。
達娃卓嘎的微信頭像是一位身著民族服飾、帶著燦爛笑容的藏族姑娘,手中捧著一束盛開的格桑花。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拉薩6月30日電 題:格桑花開——記中共黨員、武警西藏總隊某支隊排長達娃卓嘎
新華社記者李秉宣
六月的拉薩,格桑花含苞待放。
“你是不是那個‘藏族女狙擊手’?”外出參加活動,達娃卓嘎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認了出來。
2020年,在一段不足十秒的視頻中,手握狙擊槍的她盯著瞄準鏡,扣動扳機,一聲槍響,“呲呲”燃燒的導火索應聲斷成兩截。
這讓無數網友記住達娃卓嘎這個來自雪域高原的名字。
從手持牧羊鞭的藏族姑娘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女特戰隊員,再到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達娃卓嘎說:“無數汗水匯聚成河流,終將帶著我奔向更廣闊的天地。”
達娃卓嘎的家在西藏貢嘎。小時候,當過民兵的父親,經常給她和哥哥姐姐講十八軍進藏的故事。
“成為軍人一定是需要什么特殊才能。”從軍,在這個藏族姑娘心中,如同遠處連綿的雪山,神秘而又令人神往。
中專畢業后,達娃卓嘎報名參軍。收到入伍通知時,達娃卓嘎正在山上放羊。“我要去當兵了!”她從石頭上高高蹦起,一溜煙地跑下山。
達娃卓嘎不記得是怎么來到軍營的,她唯一記得的是父親臨別前的那句叮囑:當最好的兵。
然而,現實卻給了她狠狠一擊。由于不熟悉普通話,達娃卓嘎在隊列訓練時因為聽不懂口令,動作總是慢半拍;一堂課結束,她的筆記本上經常只有零星幾個字。
自卑和迷茫讓這個原本愛說愛笑的姑娘常常伴著淚水入睡。但她沒有忘記要“當最好的兵”。
為了練發音,白天她跟著戰友學說普通話,晚上對著洗漱鏡練口型。為了學漢字,她臨摹了十幾本字帖。為了練交流,她經常一人分飾幾個角色自我對話。
新兵訓練結束時,達娃卓嘎已經能用普通話和戰友正常交流了。
挑戰無處不在,但達娃卓嘎只有一個信念——戰勝它。
那年,總隊籌劃組建女子特警隊。達娃卓嘎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她想成為一名狙擊手。
誰能想到,如今在狙擊精度射擊課目能打出“五發穿一孔”成績的達娃卓嘎,在第一次摸底考核是所有隊員中唯一一個脫靶的。
“輸在了起跑線,那就加倍努力。”達娃卓嘎說。
為了練就人槍合一,她在靶紙中間增加一個和子彈直徑相同大小的圓,要求自己必須正中圓心。為了磨練耐心,她用繡花針在大米上穿孔,十個手指經常被輪番扎破。
日復一日的努力讓她練就了一身硬功,成為手槍、步槍、狙擊槍多種槍型的優秀射手,一千米超遠距離狙擊她幾乎彈無虛發。
入伍第四年,達娃卓嘎開始擔任班長。從那時起,她明白不僅要自己強,更要帶領全班變強。
飛身下是攀登訓練中的難點課目,要求隊員面朝地面,僅靠一根繩索從五樓一躍而下。
一次訓練中,達娃卓嘎失手從樓上墜落,幸好戰友迅速抓住保護繩。為了克服心理障礙,她一次次將自己綁在樓頂邊沿,逼著自己往下看。最終她戰勝自己,完成了這個動作。如今她依然是總隊飛身下課目的女子紀錄保持者。
中士盧錦繡在班長達娃卓嘎的鼓勵下,克服了最初的恐懼,也能高標準完成好這個動作。她說:“是班長給了我戰勝自己的勇氣。”
有一次“魔鬼周訓練”,所在單位共評出5名“極限訓練勇士”,4人出自達娃卓嘎所在的班,盧錦繡就是其中之一。
在她眼中,達娃卓嘎是她心中的那束光:“我就是在沿著班長的軌跡前行。”
如今,達娃卓嘎會被邀請去參加交流活動。只要時間允許,她都會積極參加。她說:“我希望能帶給更多的兄弟姐妹力量。”
達娃卓嘎的家離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不遠,兒時的她常常夢想著坐飛機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入伍后第一次休假,達娃卓嘎帶著爸爸媽媽坐飛機去了北京。
那是她和家人第一次走出西藏。父親特意穿上了一件親手縫制的新藏袍。
天安門廣場上,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達娃卓嘎的淚止不住地往外流。她說:“那一刻感覺生在這個時代真幸福。”
達娃卓嘎是村里第一個軍人。她說,如果沒有黨對少數民族的優待政策,自己就不會有穿上軍裝實現從軍夢的機會,也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如今達娃卓嘎的哥哥姐姐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父母除了種地、養牛羊的收入,還有政府每月發放的養老金。
不久前,父女倆商量著買了100袋大米,父親開著車挨家挨戶將大米送到同村的孤寡老人家里。
每次休假回家,達娃卓嘎都會去家鄉的村鎮小學,給孩子們送書包和文具,給他們講軍營里的故事,講高原之外的故事。
2022年,達娃卓嘎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她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也感到高興,因為“更有能力和責任去幫助更多人”。
如今,單位紀錄墻上,俯臥撐、引體向上等課目依然寫著達娃卓嘎的名字。
“在訓練場上,我有底氣,有信心,那里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在那里我就是幸福的。”
格桑花,又被稱為“幸福之花”,是藏族人民期盼幸福與吉祥的象征。
達娃卓嘎的微信頭像是一位身著民族服飾、帶著燦爛笑容的藏族姑娘,手中捧著一束盛開的格桑花。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