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把不可能變為可能——5位全國自強模范共話奮進
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當你遇到了困難,別急著認輸”“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帶動更多殘疾人朋友傳遞愛與溫暖”……
6月30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今年獲評的全國自強模范代表和大家面對面交流。
雅典殘奧會、釜山遠南運動會、世界輪椅運動會……自幼因車禍失去右臂的扶婷在游泳運動生涯中斬獲18枚金牌,掌聲與喝彩一次次為她響起。
生活是更廣闊的賽場。告別泳池,扶婷在湘潭大學法學院完成本碩博學業、留校任教,作為兼職律師走上法律助殘之路。18年來,她帶領數十位律師投身公益普法和法律援助,為涉殘組織擔任公益法律顧問……“我堅信,獨臂也可以守護正義的天平。”她說。
同樣失去右臂的,還有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新圩村獨臂鄉村醫生陳桂平。少年立志學醫的他,為一個月練成單手打針,曾在自己的雙腿上扎出無數針眼。
1996年,19歲的陳桂平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證,一周跌跌撞撞學會單手騎車后,村里從此多了個右袖飄擺、“單騎”行醫的“白衣大俠”。
29年來,陳桂平累計出診行程超12萬公里、接診超20萬人次,騎壞16輛單車、背壞18個醫藥箱。
不完美的身體,用直白樸實的方式告訴人們:昂首挺胸,就能有無限未來。
殘疾人就業是世界性難題。我國以政策推動、社會協同助力個人奮斗,形成一套促進殘疾人就業的中國方案。
2023年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上,先天聽障的浙江省平湖市景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師陳良杰,以每分鐘340多字的輸入速度處理3萬多字的法文輸入和雜志排版設計,獲得世界冠軍。
公司120多名殘障同事中30多名身有聽障,陳良杰幫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溝通問題、掌握職業技能,培養出數十名中高級技工。
“我更注重引領他們樹立信心、激發潛能。”他用手語說,“這樣通過職業教育、認真鉆研技術,成為專業能手的能工巧匠大有人在。”
照亮他人,也是成就自己。2014年,因車禍致殘、用時3年重拾自理能力的唐占鑫,與殘友創辦北京首家由殘疾人服務殘疾人的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后發展為北京新生命養老助殘服務中心。十多年間,中心不斷壯大:
完成國內第一本《脊髓損傷者生活自助手冊》;為全國超900位傷友提供生活重建服務;培養專業無障礙督導員,推廣孵化全國50多家助殘機構……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心團隊鉤編的絨線花作為頒獎花束吸引全球目光;2023年,中心被認定為全國首批“美麗工坊”,幫更多殘障女性就業增收。
“這就是我們手工制作的‘榮耀之花’。”唐占鑫現場展示絨線花,“到今天,我們已為2500多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700多人實現就業增收。”
“除了看不見,盲人什么都能做。”看過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黃鶯自媒體賬號的人,便知此言非虛。
黃鶯2歲因病失明,是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生;上大學后,她又探索出盲文口述互轉的盲生學習模式。
“讀研期間我創辦了‘盲著看看’等自媒體賬號,為盲生提供心理輔導和求學指導,幫助視障者掌握獨立生活技能,傳播視障知識和勵志故事。”黃鶯說,她現在的理想是開展更多殘障相關學術研究、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
如果有障礙,那就超越它!新時代無數殘障人士勇敢追夢、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激勵著殘健融合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把不可能變為可能——5位全國自強模范共話奮進
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當你遇到了困難,別急著認輸”“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帶動更多殘疾人朋友傳遞愛與溫暖”……
6月30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今年獲評的全國自強模范代表和大家面對面交流。
雅典殘奧會、釜山遠南運動會、世界輪椅運動會……自幼因車禍失去右臂的扶婷在游泳運動生涯中斬獲18枚金牌,掌聲與喝彩一次次為她響起。
生活是更廣闊的賽場。告別泳池,扶婷在湘潭大學法學院完成本碩博學業、留校任教,作為兼職律師走上法律助殘之路。18年來,她帶領數十位律師投身公益普法和法律援助,為涉殘組織擔任公益法律顧問……“我堅信,獨臂也可以守護正義的天平。”她說。
同樣失去右臂的,還有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新圩村獨臂鄉村醫生陳桂平。少年立志學醫的他,為一個月練成單手打針,曾在自己的雙腿上扎出無數針眼。
1996年,19歲的陳桂平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證,一周跌跌撞撞學會單手騎車后,村里從此多了個右袖飄擺、“單騎”行醫的“白衣大俠”。
29年來,陳桂平累計出診行程超12萬公里、接診超20萬人次,騎壞16輛單車、背壞18個醫藥箱。
不完美的身體,用直白樸實的方式告訴人們:昂首挺胸,就能有無限未來。
殘疾人就業是世界性難題。我國以政策推動、社會協同助力個人奮斗,形成一套促進殘疾人就業的中國方案。
2023年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上,先天聽障的浙江省平湖市景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師陳良杰,以每分鐘340多字的輸入速度處理3萬多字的法文輸入和雜志排版設計,獲得世界冠軍。
公司120多名殘障同事中30多名身有聽障,陳良杰幫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溝通問題、掌握職業技能,培養出數十名中高級技工。
“我更注重引領他們樹立信心、激發潛能。”他用手語說,“這樣通過職業教育、認真鉆研技術,成為專業能手的能工巧匠大有人在。”
照亮他人,也是成就自己。2014年,因車禍致殘、用時3年重拾自理能力的唐占鑫,與殘友創辦北京首家由殘疾人服務殘疾人的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后發展為北京新生命養老助殘服務中心。十多年間,中心不斷壯大:
完成國內第一本《脊髓損傷者生活自助手冊》;為全國超900位傷友提供生活重建服務;培養專業無障礙督導員,推廣孵化全國50多家助殘機構……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心團隊鉤編的絨線花作為頒獎花束吸引全球目光;2023年,中心被認定為全國首批“美麗工坊”,幫更多殘障女性就業增收。
“這就是我們手工制作的‘榮耀之花’。”唐占鑫現場展示絨線花,“到今天,我們已為2500多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700多人實現就業增收。”
“除了看不見,盲人什么都能做。”看過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黃鶯自媒體賬號的人,便知此言非虛。
黃鶯2歲因病失明,是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生;上大學后,她又探索出盲文口述互轉的盲生學習模式。
“讀研期間我創辦了‘盲著看看’等自媒體賬號,為盲生提供心理輔導和求學指導,幫助視障者掌握獨立生活技能,傳播視障知識和勵志故事。”黃鶯說,她現在的理想是開展更多殘障相關學術研究、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
如果有障礙,那就超越它!新時代無數殘障人士勇敢追夢、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激勵著殘健融合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