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旅游
剛剛落幕的第七屆中國服務·旅游產品創新大會,是云臺山的高光時刻。作為年度創意案例,云臺山以“精細化服務體系”樹立山水景區標桿,讓山水之美與服務之暖相融,傾力打造“極致服務”品牌。
三十六載,從“山水名片”到“服務標桿”,云臺山服務如何鑄就?
堅持精品化建設,構建極致服務新格局。景區先后投入10億元,全面升級硬件設施。2005年建成了亞洲最大、占地3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萬輛車的生態停車場;購置280輛尾氣排放達到歐Ⅳ標準的豪華觀光車;建設“一站式”游客服務中心,構建了高效便捷的內部交通網絡;持續推進強基煥新行動,優化步道、欄桿、衛生間、休息區、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把滿足游客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基礎設施與自然山水的相得益彰,為游客呈現“移步易景”的游覽體驗。用科技賦能管理——2006年,云臺山作為全國首批數字化試點單位,率先啟動數字化建設,累計投入2億元,建成18個運營系統,鋪設58公里光纖環網,接入2235路高清監控,實現了全時全域可視化管理。2013年,景區編制的《旅游景區數字化應用規范》成為全國首部由景區制定的國家標準。從人臉識別入園到智能安防監控,從實時統籌調度到動態信息發布,科技讓游覽變得更高效便捷。推出“一鍵智慧游”,將服務從線下拓展到線上,覆蓋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管理,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質量與游客口碑。
堅持精細化管理,拓展極致服務新內涵。為突破管理瓶頸,2006年云臺山率先引入標準化體系,聯動國標委與科研機構,通過不斷摸索、完善,建立了涵蓋服務質量、環境管理、安全運營三大類、658項管理服務標準體系。2012年,被納入全國《旅游景區管理制度匯編》面向全行業推廣,并主導編制了兩項河南省地方標準。景區創新提出“五員一體”服務模式——2000名員工,人人都是安全員、服務員、保潔員、救護員、宣傳員,以“一專多能”的服務素養,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暖心服務。景區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現了從“簡單粗放”到“標準引領”的轉型發展。
堅持多元化發展,豐富極致服務新體驗。緊跟文旅消費從“觀光看景”到“情感共鳴”的發展趨勢,對標年輕化、體驗化、多元化消費需求,通過“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有熱度”的創新運營,將靜態資源轉化為動態體驗,全力構建“資源+場景+活動”的全鏈條文旅生態,打造了冰雪節、漢服花朝節、音樂節、戲水節、紅葉登山賽等一系列特色IP。錨定“向山謀、臨水游、場景糅”的定位,打造了涵蓋親子研學、休閑體驗、戶外運動等一批“云系列”轉型提升項目,推出低空飛行、高空攀巖、水上飛艇、叢林滑道這些潮流業態,“時尚、活力、多元”的云臺山新形象新標簽不斷叫響,景區二消收入占比從過去10%躍升至55%,進一步打破“門票經濟”依賴。正在實施竹林七賢隱逸文化主題公園、14億年地質時光館、藍調水岸、云上OMG等新業態新項目,持續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體驗。
堅持人性化理念,打造極致服務新典范。在全國率先推出“一次購票、一年有效、任選三天、任意景點”的門票政策,讓游客充分領略四季云臺山。今年“五一”期間,天氣異常炎熱,為了緩解游客排隊時的焦躁,連夜在核心景點搭起了百米冰墻,設置“清涼補給站”,免費發放2.5萬公斤西瓜與25萬支雪糕。一線員工是打通服務游客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無限創新的源頭活水。景區鼓勵每一個人主動去發現去創造,將“微創新服務”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小寨溝推出緩解游客排隊等待的“幸運抽獎”;百家巖免費提供印有汽車定位與救援電話的“私人訂制”礦泉水;紅石峽增設遮陽棚、冷氣扇等降溫解暑設施;茱萸峰設置黨員服務崗,為游客提供貼心咨詢服務……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構成了游客最獨特的云臺山記憶。正是這些藏在細節里的真情,讓景區好評率長期保持在95%以上、重游率達60%。口碑相傳已成為云臺山獲客的重要來源,印證了服務就是競爭力、口碑也是生產力。
從最初的“不讓一位游客受委屈”,到“感動每一位游客”,再到“想你所想、盡我所能”,服務理念不斷升級,是云臺山始終以游客需求為導向的不懈追求!
記者 楊景鵬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剛剛落幕的第七屆中國服務·旅游產品創新大會,是云臺山的高光時刻。作為年度創意案例,云臺山以“精細化服務體系”樹立山水景區標桿,讓山水之美與服務之暖相融,傾力打造“極致服務”品牌。
三十六載,從“山水名片”到“服務標桿”,云臺山服務如何鑄就?
堅持精品化建設,構建極致服務新格局。景區先后投入10億元,全面升級硬件設施。2005年建成了亞洲最大、占地3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萬輛車的生態停車場;購置280輛尾氣排放達到歐Ⅳ標準的豪華觀光車;建設“一站式”游客服務中心,構建了高效便捷的內部交通網絡;持續推進強基煥新行動,優化步道、欄桿、衛生間、休息區、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把滿足游客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基礎設施與自然山水的相得益彰,為游客呈現“移步易景”的游覽體驗。用科技賦能管理——2006年,云臺山作為全國首批數字化試點單位,率先啟動數字化建設,累計投入2億元,建成18個運營系統,鋪設58公里光纖環網,接入2235路高清監控,實現了全時全域可視化管理。2013年,景區編制的《旅游景區數字化應用規范》成為全國首部由景區制定的國家標準。從人臉識別入園到智能安防監控,從實時統籌調度到動態信息發布,科技讓游覽變得更高效便捷。推出“一鍵智慧游”,將服務從線下拓展到線上,覆蓋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管理,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質量與游客口碑。
堅持精細化管理,拓展極致服務新內涵。為突破管理瓶頸,2006年云臺山率先引入標準化體系,聯動國標委與科研機構,通過不斷摸索、完善,建立了涵蓋服務質量、環境管理、安全運營三大類、658項管理服務標準體系。2012年,被納入全國《旅游景區管理制度匯編》面向全行業推廣,并主導編制了兩項河南省地方標準。景區創新提出“五員一體”服務模式——2000名員工,人人都是安全員、服務員、保潔員、救護員、宣傳員,以“一專多能”的服務素養,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暖心服務。景區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現了從“簡單粗放”到“標準引領”的轉型發展。
堅持多元化發展,豐富極致服務新體驗。緊跟文旅消費從“觀光看景”到“情感共鳴”的發展趨勢,對標年輕化、體驗化、多元化消費需求,通過“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有熱度”的創新運營,將靜態資源轉化為動態體驗,全力構建“資源+場景+活動”的全鏈條文旅生態,打造了冰雪節、漢服花朝節、音樂節、戲水節、紅葉登山賽等一系列特色IP。錨定“向山謀、臨水游、場景糅”的定位,打造了涵蓋親子研學、休閑體驗、戶外運動等一批“云系列”轉型提升項目,推出低空飛行、高空攀巖、水上飛艇、叢林滑道這些潮流業態,“時尚、活力、多元”的云臺山新形象新標簽不斷叫響,景區二消收入占比從過去10%躍升至55%,進一步打破“門票經濟”依賴。正在實施竹林七賢隱逸文化主題公園、14億年地質時光館、藍調水岸、云上OMG等新業態新項目,持續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體驗。
堅持人性化理念,打造極致服務新典范。在全國率先推出“一次購票、一年有效、任選三天、任意景點”的門票政策,讓游客充分領略四季云臺山。今年“五一”期間,天氣異常炎熱,為了緩解游客排隊時的焦躁,連夜在核心景點搭起了百米冰墻,設置“清涼補給站”,免費發放2.5萬公斤西瓜與25萬支雪糕。一線員工是打通服務游客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無限創新的源頭活水。景區鼓勵每一個人主動去發現去創造,將“微創新服務”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小寨溝推出緩解游客排隊等待的“幸運抽獎”;百家巖免費提供印有汽車定位與救援電話的“私人訂制”礦泉水;紅石峽增設遮陽棚、冷氣扇等降溫解暑設施;茱萸峰設置黨員服務崗,為游客提供貼心咨詢服務……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構成了游客最獨特的云臺山記憶。正是這些藏在細節里的真情,讓景區好評率長期保持在95%以上、重游率達60%。口碑相傳已成為云臺山獲客的重要來源,印證了服務就是競爭力、口碑也是生產力。
從最初的“不讓一位游客受委屈”,到“感動每一位游客”,再到“想你所想、盡我所能”,服務理念不斷升級,是云臺山始終以游客需求為導向的不懈追求!
記者 楊景鵬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